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方著作画竹》
《方著作画竹》全文
唐 / 方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

流传千古誉,研鍊十年情。

向月本无影,临风疑有声。

吾家钓台畔,似此两三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fāngzhùzuòhuàzhú
táng / fānggān

diégāojiécóngháoshēng
liúchuánqiānyánliànshíniánqíng

xiàngyuèběnyǐnglínfēngyǒushēng
jiādiàotáipànliǎngsānjīng

注释
叠叶:指竹叶层层叠叠的样子。
高节:指竹子的高洁节操。
毫末:细小的末端,比喻事物的起始阶段。
流传千古誉:名声流传久远。
研鍊十年情: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和情感的积淀。
向月:面向月亮。
本无影:本来没有影子,这里形容竹子的清雅脱俗。
吾家:我家。
钓台:特指某个地方,可能有文化或历史意义的钓鱼台,也可能泛指风景优美的水边。
畔:旁边。
似此:像这样的。
翻译
层层叶片与竹子的高洁气节,都源自细小的嫩芽生长而成。
流传千年的美名,源于十年功夫的磨砺与情感投入。
向着明月原本不显身影,但随风摇曳时仿佛能听到声音。
我家在那钓鱼台边,有这样两三根竹子矗立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竹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形态,以及诗人对竹的深厚情感。诗中“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写出了竹子由细微到成长为高大之势,体现出作者对生命力强大的赞赏。“流传千古誉,研鍊十年情”则表达了诗人对竹的喜爱和研究,是经过长时间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向月本无影,临风疑有声”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竹子在月光下没有影子的宁静,以及在风中仿佛发出的声音,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听觉上的一种体验。这种对自然细微之处的捕捉,显示了诗人极高的艺术造诣和敏锐的感知能力。

最后,“吾家钓台畔,似此两三茎”则将个人生活中的竹子与之前描写的竹子进行对比,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生活体验。这样的结合,使诗歌内容更为丰富,情感表达也更加深刻。

作者介绍
方干

方干
朝代:唐   号:玄英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生辰:809—888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猜你喜欢

颂古六十二首·其五十二

在途在舍若为酬,莫把先师一例求。

雄雄宇宙如王者,未免半边无髑髅。

(0)

颂古六十二首·其四十五

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头人。

一声残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0)

元侍者求赞

道虽光明,形则山野。提折脚铛,住深兰若。

拙韵无取,陋容谁写。常在左右,觉元侍者。

(0)

龙门偶作五首·其五

每念心中事,频开掌内珠。

欲凭天上雁,待寄水中鱼。

此意终难写,斯言不可书。

含毫竟寂寞,绕屋树扶疏。

(0)

十忆偈.忆曹溪

叶落归根后,曹溪一滴深。

山居人少到,真实好知音。

(0)

示道三偈.合辙

水中月是天边月,南北东西更无别。

新罗打铁火星飞,烧著指头名合辙。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