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皆如寄,园林亦偶然。
涧流空外响,山着画中烟。
息影朝看鹿,欢心夜坐禅。
狂夫况梗泛,欲借草堂眠。
天地皆如寄,园林亦偶然。
涧流空外响,山着画中烟。
息影朝看鹿,欢心夜坐禅。
狂夫况梗泛,欲借草堂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然的园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内心之静巧妙融合。
首句“天地皆如寄”,开篇即道出了宇宙万物的短暂与渺小,暗示了人对自然的依附与谦逊。接着“园林亦偶然”,进一步强调了眼前景致的瞬息万变和无常,引出对当下片刻的珍惜与欣赏。
“涧流空外响,山着画中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空旷的山涧流水声与山间轻烟,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意境。涧流的声响仿佛来自远方,为空旷的环境增添了几分生机;而山间的轻烟则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将静态的山景赋予了动态美。
“息影朝看鹿,欢心夜坐禅”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两个场景:清晨与鹿共处,夜晚静坐参禅。鹿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灵,与人和谐共存,传递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而夜坐禅,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狂夫况梗泛,欲借草堂眠”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归隐的向往。这里的“狂夫”并非指真正的狂人,而是诗人自喻,通过“况梗泛”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如同漂浮不定的草梗,渴望找到一个安定之所——草堂,来安放身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鞭策麒麟柴车下,疾走不能先驽马。
客座见书身毛寒,泻水高谈为君哑。
穿杨万辈岂易君,胸中奇丽如春冶。
早知大黄亦误人,悔卖囊中未央瓦。
嗟乎长孺臂在身、韬在腹,弹射百家蒐九流,驱使兔毫如箭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