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漫兴和樊山同秦伯未作》
《漫兴和樊山同秦伯未作》全文
清 / 曹家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饥来驱我未能闲,为避尘嚣转闭关。

宫府谁完蔺氏璧,图书珍似郑家环。

晓寒和月还侵枕,秋梦如云懒著山。

莽莽中原看不得,怕留姓氏在人间。

(0)
鉴赏

这首诗《漫兴和樊山同秦伯未作》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饥来驱我未能闲,为避尘嚣转闭关”开篇即以“饥”字点明生活压力,形象地描绘了人在饥饿驱使下难以寻得片刻宁静的状态,同时“避尘嚣”则暗示了诗人对于外界纷扰的厌倦,选择闭关自守以求心灵的清净。这一联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展现了人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挣扎。

颔联“宫府谁完蔺氏璧,图书珍似郑家环”运用典故,将历史人物与事件融入诗句中,借以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蔺氏璧与郑家环分别指代珍贵之物,通过“谁完”与“珍似”两个词,既体现了对历史名物的珍惜,也暗含了对个人价值与命运的深思。

颈联“晓寒和月还侵枕,秋梦如云懒著山”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世界。清晨的寒意与月光交织,不仅渲染了一种清冷的氛围,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而“秋梦如云”则以梦境比喻,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与对理想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力感与慵懒情绪。

尾联“莽莽中原看不得,怕留姓氏在人间”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面对广阔无垠的中原大地,诗人却选择了退缩,不愿留下自己的姓名于世间,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批判。通过这一联,诗人表达了对自由与独立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束缚的强烈不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我、社会与历史的复杂情感与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曹家达
朝代:清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猜你喜欢

臣不如

刘氏盟,吕氏争。

臣不如陵吕氏獗,刘氏绝臣不如勃?

平乎平乎智有馀,胡为甘此两不如。

兹言非智还非愚,平乎竟尔为身图。

(0)

寄应宁提学用留别韵二首·其一

天上词垣近省闱,十年毛羽爱追飞。

南池水煖鹍重化,西华风高雁未归。

绝足风尘须独步,初心道德肯相违。

网罗剩有求才意,未放山林老布衣。

(0)

次韵寄题镜川先生后乐园二首·其一

药栏花圃背堂开,一日朝回几度来。

范老心终念廊庙,寇公家不起楼台。

海边钓石鸥盟远,松下棋声鹤梦回。

多少旧题诗句在,碧纱笼底认青苔。

(0)

又次宗易韵

迟日未亭午,初程一舍过。

村边斜入市,桥腹暗通河。

乳鹊鸣争树,耕夫说种禾。

行逢寒食节,最好是清和。

(0)

岁云晚矣园居独谣追始惟今斐然有述八章·其六

周官六典肇升平,《鲁策》、《春秋》并五经。

彤管后先参记载,黄麻郑重入丁宁。

氓编不落涪陵险,米传羞闻晋史腥。

独卧烟江双雪鬓,尚馀幽恨在丹青。

(0)

淑人迁柩至祖送还书感八首·其七

京华桂玉两关心,粗得心閒病已侵。

伴我一生成底事,诰鸾空印紫泥深。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