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因春尽强登山,高阁凌虚敞不关。
一径曲通层布级,两峰矗立势连环。
涛声飞向松杉里,人迹经从薜荔间。
去去勿须争绝顶,倦飞应羡鸟知还。
为因春尽强登山,高阁凌虚敞不关。
一径曲通层布级,两峰矗立势连环。
涛声飞向松杉里,人迹经从薜荔间。
去去勿须争绝顶,倦飞应羡鸟知还。
这首诗描绘了惠山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登山的视角,细腻地捕捉了山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为因春尽强登山”,点明了季节更迭,春天过去后,诗人不得不登山,透露出一种无奈而又不得不面对的意味。接着,“高阁凌虚敞不关”一句,通过“高阁”和“凌虚”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山上的建筑在空中显得格外开阔,仿佛与天相接,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一径曲通层布级,两峰矗立势连环”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先写山路曲折蜿蜒,再描绘两座山峰直立并相连,形成了一幅层次分明、气势磅礴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山的雄伟,也暗示了攀登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
“涛声飞向松杉里,人迹经从薜荔间”则将视线转向山林深处,涛声与松杉的交响,人迹穿行于薜荔之间,动静结合,生动地描绘了山林的生机与幽静,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去去勿须争绝顶,倦飞应羡鸟知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他劝告自己无需追求极致,就像倦飞的鸟儿懂得归巢一样,应该适时放下,享受生活中的平凡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惠山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诗教殆沦缺,庸音互相倾。
忽观风骚韵,会我夙昔情。
荡漾学海资,郁为诗人英。
格将寒松高,气与秋江清。
何必邺中作,可为千载程。
受辞分虎竹,万里临江城。
到日扫烦政,况今休黩兵。
应怜禅家子,林下寂无营。
迹隳世上华,心得道中精。
脱略文字累,免为外物撄。
书衣流埃积,砚石驳藓生。
恨未识君子,空传手中琼。
安可诱我性,始愿愆素诚。
为无鸑鷟音,继公云和笙。
吟之向禅薮,反愧幽松声。
腕弱复低举,身轻由回纵。
可谓写自欢,方与心期共。
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
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
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
尽孝于田垄,烝烝不违仁。
伯瑜年七十,綵衣以娱亲。
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
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
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
暴子见陵侮,犯罪以亡形。
丈人为泣血,免戾全其名。
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
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
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岁月不安居,呜呼我皇考。
生我既已晚,弃我何其早。
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
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
乱曰: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
万国咸礼让,百姓家肃虔。
庠序不失仪,孝悌处中田。
户有曾闵子,比屋皆仁贤。
髫龀无夭齿,黄发尽其年。
陛下三万岁,慈母亦复然。
《鼙舞歌五首·其二灵芝篇》【魏晋·曹植】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尽孝于田垄,烝烝不违仁。伯瑜年七十,綵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暴子见陵侮,犯罪以亡形。丈人为泣血,免戾全其名。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岁月不安居,呜呼我皇考。生我既已晚,弃我何其早。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乱曰: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百姓家肃虔。庠序不失仪,孝悌处中田。户有曾闵子,比屋皆仁贤。髫龀无夭齿,黄发尽其年。陛下三万岁,慈母亦复然。
https://shici.929r.com/shici/bxsfG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