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殆沦缺,庸音互相倾。
忽观风骚韵,会我夙昔情。
荡漾学海资,郁为诗人英。
格将寒松高,气与秋江清。
何必邺中作,可为千载程。
受辞分虎竹,万里临江城。
到日扫烦政,况今休黩兵。
应怜禅家子,林下寂无营。
迹隳世上华,心得道中精。
脱略文字累,免为外物撄。
书衣流埃积,砚石驳藓生。
恨未识君子,空传手中琼。
安可诱我性,始愿愆素诚。
为无鸑鷟音,继公云和笙。
吟之向禅薮,反愧幽松声。
诗教殆沦缺,庸音互相倾。
忽观风骚韵,会我夙昔情。
荡漾学海资,郁为诗人英。
格将寒松高,气与秋江清。
何必邺中作,可为千载程。
受辞分虎竹,万里临江城。
到日扫烦政,况今休黩兵。
应怜禅家子,林下寂无营。
迹隳世上华,心得道中精。
脱略文字累,免为外物撄。
书衣流埃积,砚石驳藓生。
恨未识君子,空传手中琼。
安可诱我性,始愿愆素诚。
为无鸑鷟音,继公云和笙。
吟之向禅薮,反愧幽松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所作,名为《荅苏州韦应物郎中》。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赞美之情的诗句。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
诗人开篇便以“殆沦缺”、“庸音互相倾”描述了当时诗歌艺术的颓败与失衡状,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诗风的向往。紧接着,“忽观风骚韵,会我夙昔情”一句,则显示出诗人对古代风骚派诗人的崇敬之心,以及这种文学情怀在其内心深处的共鸣。
“荡漾学海资,郁为诗人英”表明了诗人对于广博知识和高尚品格的追求。随后,“格将寒松高,气与秋江清”则是对自然景物的一种描绘,同时也隐喻着诗人的高洁情操。
在“何必邺中作,可为千载程”一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成就的自信和期望,这种成就能够传承千年。紧接着,“受辞分虎竹,万里临江城”则是在描绘一幅壮观的自然风光画卷,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胸襟与远见。
“到日扫烦政,况今休黩兵”表达了对和平时世的向往,以及对于战争的厌恶。随后的“应怜禅家子,林下寂无营”则是对佛教修行者的同情与赞赏。
诗中的“迹隳世上华,心得道中精”表明了诗人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脱,以及内心对于真理的追求和领悟。而“脱略文字累,免为外物撄”则是在倡导一种淡泊名利、不为物累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书衣流埃积,砚石驳藓生”描绘了诗人书房中的宁静与古老,而“恨未识君子,空传手中琼”则是对友人的怀念和遗憾。最后,“安可诱我性,始愿愆素诚”表达了对于真诚品性的追求和自我修养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文学理想与情操,更是对当时文化艺术生态的一种反思。
偶系渔舟汀树枝,因看射鸟令人悲。
盘空野鹤忽然下,背翳见媒心不疑。
媒闲静立如无事,清唳时时入遥吹。
裴回未忍过南塘,且应同声就同类。
梳翎宛若相逢喜,祗怕才来又惊起。
窥鳞啄藻乍低昂,立定当胸流一矢。
媒欢舞跃势离披,似谄功能邀弩儿。
云飞水宿各自物,妒侣害群犹尔为。
而况世间有名利,外头笑语中猜忌。
君不见荒陂野鹤陷良媒,同类同声真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