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候金风爽透帷,王孙花下欲归时。
乍听此夕繁如是,因识鸣秋竟不疑。
梦入寒丛同蘧栩,语来露砌许犹夷。
云和丝竹无须奏,搦管閒吟有所思。
应候金风爽透帷,王孙花下欲归时。
乍听此夕繁如是,因识鸣秋竟不疑。
梦入寒丛同蘧栩,语来露砌许犹夷。
云和丝竹无须奏,搦管閒吟有所思。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金风送爽,王孙贵族在花丛中即将归家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秋虫的鸣叫交织在一起的画面。
首句“应候金风爽透帷”描绘了秋季到来,金风送爽,凉意透过帷幔,营造出一种清爽宜人的氛围。接着“王孙花下欲归时”则点明了人物身份与活动地点,王孙贵族在花丛中准备离去,预示着一个悠闲自在的场景即将结束。
“乍听此夕繁如是”一句,诗人以“乍听”二字,强调了夜晚突然响起的秋虫鸣叫声,这种声音繁复而密集,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因识鸣秋竟不疑”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声音的认同,认为它正是秋天特有的标志,无需怀疑。
接下来,“梦入寒丛同蘧栩,语来露砌许犹夷”两句,运用了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手法,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寒丛中的秋虫仿佛与诗人一同进入梦境,而露砌(露水覆盖的石阶)上的对话,则显得既真实又神秘,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云和丝竹无须奏,搦管闲吟有所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与思考。他认为,在这美妙的秋夜,无需借助音乐(云和丝竹)来表达情感,一支笔(搦管)足以抒发心中的所思所想。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昔闻明月观,祗伤荒野基。
今逢明月湾,不值三五时。
择此二明月,洞庭看最奇。
连山忽中断,远树分毫釐。
周回二十里,一片澄风漪。
见说秋半夜,净无云物欺。
兼之星斗藏,独有神仙期。
初闻锵镣跳,积渐调参差。
空中卓羽卫,波上停龙螭。
踪舞玉烟节,高歌碧霜词。
清光悄不动,万象寒咿咿。
此会非俗致,无由得旁窥。
但当乘扁舟,酒瓮仍相随。
或彻三弄笛,或成数联诗。
自然莹心骨,何用神仙为。
东南具区雄,天水合为一。
高帆大弓满,羿射争箭疾。
时当暑雨后,气象仍郁密。
乍如开雕笯,耸翅忽飞出。
行将十洲近,坐觉八极溢。
耳目骇鸿濛,精神寒佶栗。
坑来斗呀豁,涌处惊嵯崒。
崄异拔龙湫,喧如破蛟室。
斯须风妥帖,若受命平秩。
微茫诚端倪,远峤疑格笔。
巉巉见铜阙,左右皆辅弼。
盘空俨相趋,去势犹横逸。
尝闻咸池气,下注作清质。
至今涵赤霄,尚且浴白日。
又云构浮玉,宛与昆阆匹。
肃为灵官家,此事难致诘。
才迎沙屿好,指顾俄已失。
山川互蔽亏,鱼鸟空聱耴。
何当授真检,得召天吴术。
一一问朝宗,方应可谭悉。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初入太湖》【唐·陆龟蒙】东南具区雄,天水合为一。高帆大弓满,羿射争箭疾。时当暑雨后,气象仍郁密。乍如开雕笯,耸翅忽飞出。行将十洲近,坐觉八极溢。耳目骇鸿濛,精神寒佶栗。坑来斗呀豁,涌处惊嵯崒。崄异拔龙湫,喧如破蛟室。斯须风妥帖,若受命平秩。微茫诚端倪,远峤疑格笔。巉巉见铜阙,左右皆辅弼。盘空俨相趋,去势犹横逸。尝闻咸池气,下注作清质。至今涵赤霄,尚且浴白日。又云构浮玉,宛与昆阆匹。肃为灵官家,此事难致诘。才迎沙屿好,指顾俄已失。山川互蔽亏,鱼鸟空聱耴。何当授真检,得召天吴术。一一问朝宗,方应可谭悉。
https://shici.929r.com/shici/SakhNtLj.html
静境林麓好,古祠烟霭浓。
自非通灵才,敢陟群仙峰。
百里波浪沓,中堂箫鼓重。
真君具琼舆,髣髴来相从。
清露濯巢鸟,阴云生昼龙。
风飘橘柚香,日动幡盖容。
将命礼且洁,所祈年不凶。
终当以疏闻,特用诸侯封。
尽日临风坐,雄词妙略兼。
共知时世薄,宁恨岁华淹。
且把灵方试,休凭吉梦占。
夜然烧汞火,朝炼洗金盐。
有路求真隐,无媒举孝廉。
自然成啸傲,不是学沈潜。
水恨同心隔,霜愁两鬓沾。
鹤屏怜掩扇,乌帽爱垂檐。
雅调宜观乐,清才称典签。冠?玄发少,书健紫毫尖。
故疾因秋召,尘容畏日黔。
壮图须行行,儒服谩襜襜。
片石聊当枕,横烟欲代帘。
蠹根延穴蚁,疏叶漏庭蟾。
药鼎高低铸,云庵早晚苫。
胡麻如重寄,从诮我无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