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花已萎绝,江草已消歇。
远客何处归,孤舟今日发。
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共是多感人,仍为此中别。
江花已萎绝,江草已消歇。
远客何处归,孤舟今日发。
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共是多感人,仍为此中别。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江边的花朵已经凋零,草丛也已枯黄。诗人面对着这样的自然环境,心中充满了离别的哀伤和无限的感慨。在这孤独的时刻,远方的客人正准备踏上归途,孤舟即将启程,而诗人的内心则是沉重的。
"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哀愁。杜鹃,即杜鹃鸟,其鸣叫声在秋冬之际常被赋予哀伤的情感;而湘竹斑如血,则是通过对景物的拟人化表达,传递出一种生命力弱、色彩暗淡的凄凉之感。
最后两句"共是多感人,仍为此中别",则是诗人的自我抒发。他感慨于自己对于这般自然景象和离别情怀有着特别的情感联结,这些都让他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使得他与这片江水、秋色之间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
春前腊尾。问谁会开解,幽人心里。
映竹精神,凌风标致,姑射昔闻今是。
试妆竞看吹面,寄驿胜传缄纸。
迥潇洒,更香来林表,枝横溪底。谁为。停征骑。
评蕙品兰,俱恐非同里。
天意深怜,花神偏巧,持为剪冰裁水。
拟唤绿衣来舞,只许苍官相倚。
醉眠稳,尽参横月落,留连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