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似馀杭路,寒洲半是芦。
客依秋泊岸,渔带晚收罛。
远树齐于荠,平芜杂以凫。
可怜沙上月,相见又当涂。
一似馀杭路,寒洲半是芦。
客依秋泊岸,渔带晚收罛。
远树齐于荠,平芜杂以凫。
可怜沙上月,相见又当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水上风景画面。开篇“一似馀杭路,寒洲半是芦”两句,以“一似”二字表明观者对眼前景象的第一印象,即如同人们熟知的馀杭风光,而“寒洲半是芦”则点出了季节感和特定景物,给人以萧瑟冷清之感。
接下来的“客依秋泊岸,渔带晚收罛”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这里的“客”指的是诗人自己,而“秋泊岸”则暗示了季节和静谧的情境。“渔带晚收罛”一句,则展示了渔人的生活场景,表达出一种平淡而又充实的田园生意。
紧接着,“远树齐于荠,平芜杂以凫”两句,以精细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远树齐于荠”中的“荠”,可能是指一种植物,也可能是对遥远树木的一种比喻,而“平芜杂以凫”则展示了一片开阔而又略显杂乱的野地景观。
最后,“可怜沙上月,相见又当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消逝之事物的感慨。这里的“沙上月”指的是落在沙滩上的明月,而“相见又当涂”则透露出一种无常和悲凉的情绪,暗示着诗人对友情、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中的美好瞬间以及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思考。
草香竹暗巫山曙。记宸游、空凝伫。
疏疏雨自何来,霭霭云无处所。
此日登台,当年荐枕,闻道佳期在朝暮。
怎想像梦里、姚姬不管,深宫细腰苦。
侍臣宋玉偏能赋。动淫思、牵愁绪。
岂知惆怅中宵,赢得悲哀万古。
浪说神人,鸣鸾易返,又逢薄怒。
今但有、杜宇啼红,花落高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