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旅灯下,愁多常少眠。
思乡贵早发,发在鸡鸣前。
九月草木落,平芜连远山。
秋阴和曙色,万木苍苍然。
去秋偶东游,今秋始西旋。
马瘦衣裳破,别家来二年。
忆归复愁归,归无一囊钱。
心虽非兰膏,安得不自然。
耿耿旅灯下,愁多常少眠。
思乡贵早发,发在鸡鸣前。
九月草木落,平芜连远山。
秋阴和曙色,万木苍苍然。
去秋偶东游,今秋始西旋。
马瘦衣裳破,别家来二年。
忆归复愁归,归无一囊钱。
心虽非兰膏,安得不自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夕暮时分离家乡的愁苦之情。开篇“耿耿旅灯下,愁多常少眠”表达了诗人旅途中难以入睡,满怀思念之情。接着“思乡贵早发,发在鸡鸣前”则显示出诗人迫切想要回家的愿望,甚至不惜早起启程。
第三句“九月草木落,平芜连远山”是对秋天景色的描绘,通过枯黄的草木和连绵的远山,渲染出了秋天的萧瑟与寂寞。紧接着,“秋阴和曙色,万木苍苍然”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气氛,让人感受到秋日里那种淡淡的忧伤。
“去秋偶东游,今秋始西旋”表明诗人的行踪,从东方到西方,似乎是在追寻着什么,或许是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归属。随后“马瘦衣裳破,别家来二年”则透露出诗人旅途中的困顿和时间的流逝。
在最后几句中,“忆归复愁归,归无一囊钱”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回家的无奈,而“心虽非兰膏,安得不自然”则是说尽管内心并不平静,但又能怎样呢?这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宿命的接受和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