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借凭依便,云霄若可凌。
莫教风拔木,却羡水飘萍。
天借凭依便,云霄若可凌。
莫教风拔木,却羡水飘萍。
这首诗《杂咏下·凌霄》由宋代诗人洪适所作,通过对凌霄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首句“天借凭依便”,以“天”为背景,借喻自然界的赋予,表达出凌霄花得以生长的条件与机遇。这里的“凭依”既指依靠天时地利,也暗含了生命成长过程中需要借助外力之意。
次句“云霄若可凌”,进一步描绘了凌霄花的高远志向,仿佛它能直冲云霄,展现出一种超越自我、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这不仅是对凌霄花生长环境的夸张描述,也是诗人内心向往自由、追求卓越的象征。
后两句“莫教风拔木,却羡水飘萍。”则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前一句“莫教风拔木”警示人们不要让狂风轻易摧毁树木,寓意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韧不拔,守护自己的根基。后一句“却羡水飘萍”则以水中的浮萍为喻,表达了对随波逐流、无根无据生活的羡慕,暗示了诗人对于稳定与自由之间矛盾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凌霄花的描绘,寓言了生命的顽强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