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台殿翠微中,石磴盘崖一径通。
客至有风还扫榻,僧来不语自鸣钟。
竹窗下见浮云白,祗树斜临返照红。
自笑无生浑未学,懒从方外共谈空。
上方台殿翠微中,石磴盘崖一径通。
客至有风还扫榻,僧来不语自鸣钟。
竹窗下见浮云白,祗树斜临返照红。
自笑无生浑未学,懒从方外共谈空。
这首诗描绘了南京鸡寺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祥和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和谐。首句“上方台殿翠微中,石磴盘崖一径通”描绘了寺庙坐落在翠绿山林之中,一条蜿蜒的石阶通往其中,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接着,“客至有风还扫榻,僧来不语自鸣钟”两句,通过描述客人到来时微风轻拂,僧人到来时钟声自鸣的情景,展现了寺庙生活的简朴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深邃与庄严。
“竹窗下见浮云白,祗树斜临返照红”则进一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竹窗映衬着洁白的浮云,而寺庙旁的树木在余晖中呈现出一抹红色,色彩对比鲜明,画面生动。最后,“自笑无生浑未学,懒从方外共谈空”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修行的反思与谦逊,以及对佛法的向往与追求,但又因个人修为不足而感到惭愧,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不断探索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寺庙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美的融合,以及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修养的不懈追求。
平生志四方,岂愿宋三窟。
超凌风中骥,振迅霜后鹘。
无何足受湿,步履遽臲卼。
投鍼痛循筋,濯药热透骨。
重缠袜中絖,懒顾囊内笏。
长怀络宾王,旷迈困沉泊。
胸蟠经纶业,与气共振拔。
纷纷灞上旅,太增贵肥腯。
傥其尚细谨,俗眼愈超忽。
临垆指醇酒,洗涤去泥淈。
器宏事果遂,阔步黄金阙。
宿来病殊减,砌域可踔越。
拘挛日既深,得差兴尤发。
湖山想贻笑,相忘两逾月。
霜光著红小,幽香逗疎樾。
风晴春一似,携具任仓卒。
招邀二三子,才思涌难竭。
却愁费吾诗,笔端口方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