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烟香细。绕绣闼重重,被伊凝滞。
雨过潇湘,满地碧痕如水。醒馀蕉梦人空倚。
半遮愁、半遮憔悴。尽容花底,夕阳不许,玉钩收起。
问谁也、玲珑巧制。恍青晕笼沙,白描着纸。
熠耀潜穿,真个明投暗里。藓阶粉月沈凉意。
障微云、魂甜末丽。怪他烛影移来,埽却秋纹半砌。
篆烟香细。绕绣闼重重,被伊凝滞。
雨过潇湘,满地碧痕如水。醒馀蕉梦人空倚。
半遮愁、半遮憔悴。尽容花底,夕阳不许,玉钩收起。
问谁也、玲珑巧制。恍青晕笼沙,白描着纸。
熠耀潜穿,真个明投暗里。藓阶粉月沈凉意。
障微云、魂甜末丽。怪他烛影移来,埽却秋纹半砌。
这首《疏帘淡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帘下月光与烟雾交织的静谧景象。开篇“篆烟香细”,点出了一种幽雅的氛围,烟雾缭绕,香气轻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意境。接着,“绕绣闼重重,被伊凝滞”两句,通过“绣闼”(精美的门楼)的层层环绕,以及“凝滞”的情感状态,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封闭与情感的深沉。
“雨过潇湘,满地碧痕如水”则将视线拉向室外,雨后的潇湘大地,一片碧绿,如同清澈的水面,给人以清新之感。然而,“醒馀蕉梦人空倚”一句,又将思绪引回室内,暗示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以及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半遮愁、半遮憔悴”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内心状态,既有着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又蕴含着淡淡的哀愁与疲惫。“尽容花底,夕阳不许,玉钩收起”则通过夕阳与玉钩的隐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接下来,“问谁也、玲珑巧制”一句,提出了一个疑问,似乎在询问谁创造了如此美妙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对创造者的敬仰之情。“恍青晕笼沙,白描着纸”则通过视觉的对比,展现了月光下的沙地与纸张上的描绘,强调了自然之美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联。
“熠耀潜穿,真个明投暗里”进一步描绘了月光穿透黑暗,照亮一切的场景,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的力量。“藓阶粉月沈凉意”则通过“藓阶”(长满苔藓的台阶)与“粉月”(月光如粉般细腻),营造出一种清凉而静谧的氛围。“障微云、魂甜末丽”则通过云朵的轻盈与心灵的甜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怪他烛影移来,埽却秋纹半砌”以烛影的移动和秋纹的消失,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时间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