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筒来自雨师坛,十里澄溪路淼漫。
一为田翁传好语,郡侯清德似刘宽。
吟筒来自雨师坛,十里澄溪路淼漫。
一为田翁传好语,郡侯清德似刘宽。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程敏政所作的《和李太守悯雨诗十绝》系列中的第九首。诗中,诗人以"吟筒来自雨师坛"起笔,形象地描绘了雨神坛的氛围,暗示了雨水的来源。接着,"十里澄溪路淼漫"描绘了雨后溪流清澈,道路因积水而显得宽阔无边的景象,展现了雨后的自然景观。
"一为田翁传好语"表达了对农民的关心,诗人通过田翁这一角色,传递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情,以及对太守德政的赞美。最后,"郡侯清德似刘宽"将李太守的清明德行比作东汉时期的贤臣刘宽,高度赞扬了他的廉洁和仁政,显示出诗人对太守的敬仰和对其政绩的认可。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通过雨后景色的描绘和对官员德行的赞美,展现出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良好政治的期待。
婉婉马上女,两颊莹寒玉。
弓弯敲镫踏,侧立纷相逐。
借问谁家儿,近出常山族。
儿家昔鼎贵,煌煌什朱毂。
父亲守常山,忽值胡马蹙。
起义功不成,巢倾卵亦覆。
妾身转流落,岁久无钱赎。
欲去无缘由,安得南飞鹄。
谁谓我屋宽,寝处无复馀。
谁谓我屋小,十口得安居。
南荣坐诸郎,课诵所依于。
西除著僮仆,休沐得自如。
老我于其閒,兀兀穷朝晡。
起立足欠伸,偃卧足展舒。
窗明火焙煖,似欲忘囚拘。
屋前有隙地,客舍不可无。
花阑及菜圃,次第当耘锄。
东野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我贫不全贫,尚有百本书。
泰山天下山,方山屹相对。
何时巨鳌趾,中断神斧快。
遂令齐与鲁,划若中作界。
阳坡青磝磝,阴崖白硙硙。
众峰如环城,盘盘一都会。
一径入灵岩,十里行竽籁。
飞泉何处来,石梁纳高派。
金碧閟精蓝,未到气先迈。
钟鱼集万指,陈迹向千载。
何人僧伽藜,入壁了无碍。
铁君岂知道,證此身不坏。
异类服猛逸,草木动光怪。
信知像教力,超越范围外。
年来笔墨废,政坐耳目隘。
不行万里脚,恐负三生债。
济南山水窟,岩寺风烟最。
乞我一把茅,飞身入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