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
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
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
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
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
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
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
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
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
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
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
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
诗中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昔在田间"四字轻巧地勾勒出一种从前的田间生活。"寒庖有珍烹"则透露出一丝温馨,庖即是古代的灶或炕,意指家中的厨房,而珍烹,则是精心烹饪的美食,这里的"珍"字用得恰到好处,不仅强调了食物的美味,也映射出诗人对这份生活的珍视。
接下来的"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则展现了诗人的自给自足和悠然自得。"折脚鼎"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这里的"常支"表明这是诗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花蔓菁"是一种野菜,诗人亲手煮食,不仅体现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也隐含着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
然而,随后的"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却流露出一丝哀愁。中年的转折点,使诗人对于过往美好的田园生活产生了深深的怀念,那份曾经的味道,如今已然成为遥不可及的记忆,而这种记忆似乎与现实生活隔绝,令人感慨。
接着,"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则是诗人的一种自嘲和调侃。南岳老即指苏轼自己,东坡羹则是他曾经在东坡时创制的菜肴,这里表现出诗人的谦逊与幽默,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最后两句"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则是对那份田园生活的最终肯定和向往。"芦菔根"即是蔓菁的根部,这里的"尚含晓露清"不仅形容了食物的鲜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无暇;而最后一句,则是对那份简单生活的一种渴望和追求,"勿语贵公子"中的"勿语"意为不要告诉,而"从渠醉膻腥"则是一种放纵自我的享受,这里的"膻腥"指的是因饮酒而生的体味,但在这里更多地带有一种诗意的美感。
整首诗语言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以及超脱红尘、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自吾蜀中归,稍拂衣上尘。
古今名利场,误杀多许人。
归囊课宿有,颇欲谋其身。
买花郡庠东,结屋清镜滨。
山田不满百,浊酒当濡唇。
庶几友生来,谈笑夜达晨。
此志犹未遂,宽作明年春。
人生几明年,谨勿浪苦辛。
客从王家来,示我王家物。
云是彼樵者,垦山之所得。
升沉有时节,至宝不浪出。
祖先暨儿息,嗜好俱第一。
青毡未渠失,近代无此笔。
观其逼人处,造次神品入。
石遗半缺齧,行草百十七。
昭陵不可及,季孟精爽集。
天地倏开张,鬼神为之泣。
泓也玉璧姿,肯为泥沙没。
呜呼黄祊殉,人事止枯骨。
临池例饮墨,有底鹅领识。
夫君矧其后,妙契过漂石。
居然今视昔,年数正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