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数去鸿,目断江山异。
帛书望不来,愁杀深闺女。
遗音堕寒空,疏影澄秋水。
凄凉关陇云,惨澹潇湘雨。
飞鸣万里馀,为此稻粱计。
点点夕阳中,阵阵荒烟外。
天际两三行,飞入芦花去。
登楼数去鸿,目断江山异。
帛书望不来,愁杀深闺女。
遗音堕寒空,疏影澄秋水。
凄凉关陇云,惨澹潇湘雨。
飞鸣万里馀,为此稻粱计。
点点夕阳中,阵阵荒烟外。
天际两三行,飞入芦花去。
这首元末明初叶颙的《戊申岁间中清赏十景(其八)登楼数去鸿》描绘了诗人登楼远眺,遥望归鸿的场景。首句“登楼数去鸿”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凝视着南飞的大雁,暗示了离别与思念之情。接下来,“目断江山异”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辽阔和心情的落寞,江山之大反衬出个人的孤独。
“帛书望不来,愁杀深闺女”通过想象远方的信使未能带来期盼的书信,表达了闺中女子的深深忧虑和思念。随后,“遗音堕寒空,疏影澄秋水”借鸿雁的叫声和身影在秋水中的倒影,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宁静的氛围,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牵挂。
“凄凉关陇云,惨澹潇湘雨”将视线转向更广阔的地域,用关陇的阴云和潇湘的秋雨增添了画面的悲凉色彩。接着,“飞鸣万里馀,为此稻粱计”揭示了鸿雁长途跋涉的原因——寻找食物,暗含了人生的艰辛和无奈。
最后,“点点夕阳中,阵阵荒烟外”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鸿雁在夕阳余晖和荒烟中渐行渐远,直至“天际两三行,飞入芦花去”,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感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登楼望鸿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敬畏,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禁籞皇居接,香畦镂槛边。
分渠自灵沼,种稻满滮田。
六谷名居首,三农政所先。
擢茎蒙德茂,养实以时坚。
晓谒龙墀罢,行瞻凤盖翩。
粹容知喜色,嘉瑞奏丰年。
衰病惭经学,陪游与俊贤。
安知帝力及,但乐岁功全。
拜赐秋风里,分行黼座前。
自怜台笠叟,来缀侍臣篇。
冠盖盛西京,当年相府荣。
曾陪鹿鸣宴,遍识洛阳生。
共叹长沙谪,空存许劭评。
堪嗟桃李树,何日见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