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荷焦脱燥宫毫,万里边霜扰鬓毛。
不称衰年开幕府,只堪平世掾功曹。
飞蓬转野初无定,疮雁惊弦久未高。
犹有一愁何计奈,掷䃉难报美人刀。
紫荷焦脱燥宫毫,万里边霜扰鬓毛。
不称衰年开幕府,只堪平世掾功曹。
飞蓬转野初无定,疮雁惊弦久未高。
犹有一愁何计奈,掷䃉难报美人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边塞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紫荷焦脱燥宫毫,万里边霜扰鬓毛"写出了边关的肃杀气候,以及士人的头发被边地的严寒所侵袭,从而反映出诗人对远离家乡、身处戎马之境的无奈和苦楚。
接下来的"不称衰年开幕府,只堪平世掾功曹"表明士人虽已年迈,但仍旧在为国家效力,不敢自言衰老,只能默默地尽职责。这里流露出诗人对国事的忠诚和个人的无限哀愁。
"飞蓬转野初无定,疮雁惊弦久未高"则是借物象比喻自己的处境,像那漂泊不定的飞蓬,无根无据,也没有确定的归宿。同时,"疮雁惊弦久未高"暗示了战争频繁,士兵们长期在外征战,没有返回家乡的希望。
最后的"犹有一愁何计奈,掷䃉难报美人刀"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痛苦,以及无法用武力来保护那份柔情的无助感。"美人刀"在这里象征着战争带来的残酷和个人的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士人对于国家、职责与个人情感之间矛盾的心路历程,以及面对严苛环境下的人性弱点和哀愁。
湖上千峰带落晖,白云开处见柴扉。
松门一径仍生草,应是仙人向郭稀。
云门路上山阴雪,中有玉人持玉节。
宛委山里禹馀粮,石中黄子黄金屑。
剡溪剡纸生剡藤,喷水捣后为蕉叶。
欲写金人金口经,寄与山阴山里僧。
手把山中紫罗笔,思量点画龙蛇出。
政是垂头蹋翼时,不免向君求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