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树经行处,空怀结净因。
松声禅榻夜,苔色影堂春。
如意闲孤月,袈裟积暗尘。
空门了生灭,尘世独沾巾。
双树经行处,空怀结净因。
松声禅榻夜,苔色影堂春。
如意闲孤月,袈裟积暗尘。
空门了生灭,尘世独沾巾。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恭的《挽僧》,通过对僧人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僧人的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首句“双树经行处”,暗示僧人曾在此地参禅修行,而今却已不在,空留遗迹。"空怀结净因"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纯净修行的追忆。
接下来的两句“松声禅榻夜,苔色影堂春”,通过夜晚松涛声和春天苔藓的色彩,营造出僧人修行环境的静谧与生机,展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
“如意闲孤月”描绘了僧人在月光下独自打坐的寂寥画面,"袈裟积暗尘"则揭示了僧人离世后尘世间衣物的落寞,暗示了僧人的寂灭和尘世的变迁。
最后两句“空门了生灭,尘世独沾巾”,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僧人去世的哀思,感叹人生无常,自己在尘世中独自感伤,表达了对僧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生死的深刻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以景寓情,是对僧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死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