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黄旗小队兵,新晴归路马蹄轻。
全番长笛横腰鼓,一曲春风出塞声。
鹊噪鸦啼俱喜色,船轻风顺更兼程。
却思两日淮河浪,心悸魂惊尚未平。
两岸黄旗小队兵,新晴归路马蹄轻。
全番长笛横腰鼓,一曲春风出塞声。
鹊噪鸦啼俱喜色,船轻风顺更兼程。
却思两日淮河浪,心悸魂惊尚未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归途的画面,透露出诗人心中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开篇“两岸黄旗小队兵”,设定了一个军队集结的场景,其中“黄旗”可能象征着某种身份或使命。“新晴归路马蹄轻”,则是描绘一幅雨后初晴,道路湿润而不泥泞,马蹄踏在上面异常轻盈的情景。
接着,“全番长笛横腰鼓,一曲春风出塞声”,诗人通过对军中乐器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节日或庆典的氛围。长笛和腰鼓共同奏鸣,营造出一种喜悦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息。而“一曲春风出塞声”则把这种音乐氛围与自然界相连,似乎在说这乐声如同春天的微风一般,从边塞之地传来。
诗中的下半部分,“鹊噪鸦啼俱喜色”,展现了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船轻风顺更兼程”,则转到了行进的情形,船只因风而轻盈,加之风向有利,航行更加迅速。
最后两句,“却思两日淮河浪,心悸魂惊尚未平”,诗人突然转换情绪,从美好的现实场景转到对过去的回忆。这里的“两日”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别的时间点,而“淮河浪”则是那时的经历留给诗人的印象。诗人心中对于那段波折的往事仍然感到惊惶未平,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怀和对自然美好场景的欣赏。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