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灯似鸱撮蚤,对卷如獭祭鱼。
今已作白头观,昔曾校黄本书。
亲灯似鸱撮蚤,对卷如獭祭鱼。
今已作白头观,昔曾校黄本书。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夜间阅读经历的五言绝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人读书时的情景和心境。
"亲灯似鸱撮蚤,对卷如獭祭鱼。"
这里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诗人在灯下翻阅书籍的姿态描绘得栩栩如生。"亲灯似鸱撮蚤"中的“鸱”是一种夜间捕鼠的小动物,它敏捷而专注地捉住目标,形象地比喻了诗人在昏黄灯光下聚精会神地研读书籍。接下来,“对卷如獭祭鱼”的“獭”则是古代一种以鱼为食的兽,比喻诗人面对书卷时,如同獭兽专注于捕捉鱼一般,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学问的渴望。
"今已作白头观,昔曾校黄本书。"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自述和回顾。他现在已经成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白头”),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如同站在高处(“白头观”)回望过往。而“昔曾校黄本书”中的“昔曾”指的是过去,“校”是校订的意思,“黄本”则是古代用黄纸或黄色装帧的书籍,多为珍贵的经典,这里意味着诗人年轻时曾致力于研究和校正古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一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问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怀。
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
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
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
身被金创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驿。
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
忽逢江水忆交河,垂手齐声呜咽歌。
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苦非多我苦多。
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
自云乡管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
一落蕃中四十载,遣著皮裘系毛带。
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
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
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
蕃候严兵鸟不飞,脱身冒死奔逃归。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惊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
忽闻汉军鼙鼓声,路傍走出再拜迎。
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
配向东南卑湿地,定无存恤空防备。
念此吞声仰诉天,若为辛苦度残年。
凉原乡井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
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
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一处苦。
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
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
《新乐府.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唐·白居易】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身被金创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驿。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忽逢江水忆交河,垂手齐声呜咽歌。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苦非多我苦多。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自云乡管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一落蕃中四十载,遣著皮裘系毛带。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蕃候严兵鸟不飞,脱身冒死奔逃归。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惊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忽闻汉军鼙鼓声,路傍走出再拜迎。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配向东南卑湿地,定无存恤空防备。念此吞声仰诉天,若为辛苦度残年。凉原乡井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一处苦。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
https://shici.929r.com/shici/QMCcyDQ.html
仲夏斋戒月,三旬断腥膻。
自觉心骨爽,行起身翩翩。
始知绝粒人,四体更轻便。
初能脱病患,久必成神仙。
禦寇驭泠风,赤松游紫烟。
常疑此说谬,今乃知其然。
我今过半百,气衰神不全。
已垂两鬓丝,难补三丹田。
但减荤血味,稍结清净缘。
脱巾且修养,聊以终天年。
东楼胜事我偏知,气象多随昏旦移。
湖卷衣裳白重叠,山张屏障绿参差。
海仙楼塔晴方出,江女笙箫夜始吹。
春雨星攒寻蟹火,秋风霞飐弄涛旗。
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
太守三年嘲不尽,郡斋空作百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