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全文
唐 / 王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

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

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ānwǎntiàozèngwángdàoshì
táng / wáng

jīntánshūdòngxiānqún
huāzhīwǎnfēngqíngyún

xiézhàoshānyǐnghuíshāyōngzhòuwén
qínzūnfāngdàixīngzhúshùyíngxūn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一句,以“金坛”、“玉洞”形容居所之精致与幽静,暗示诗人置身于仙境般的山中别墅。这里的“疏”和“侣”,不仅描绘了环境的美丽,也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则是对景色的细致刻画,“花枝”上的“晚露”与“峰叶”间穿行的“晴云”,勾勒出山中清晨湿润而又明朗的氛围。这些意象不仅形容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之宁静。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一句,通过“斜照”、“山影”的移动与“回沙”、“籀文”的包围,传达了一种时间流转和空间变迁的感觉。这里,“斜照”是夕阳西下的柔和光线,而“回沙”则可能指的是河岸或小溪边的细沙,这些自然元素相互作用,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中晚景图。

"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一句,则是诗人对音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琴,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艺术表达工具;“竹树”,则象征着文学、哲学之源。在这里,“方待兴”意味着即将奏响的乐曲,而“已迎曛”则是竹间微风的轻拂,预示了音乐与自然声音的融合。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宁静。每一句都精巧地构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意境,是典型的中国山水田园诗风格。

作者介绍
王勃

王勃
朝代:唐   字:子安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生辰:649或650~676或675年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猜你喜欢

滕王阁五首和足两韵·其一

早年瓢笠及登临,乱后栖迟遂至今。

怀古况逢新画栋,凭高因见旧苍岑。

歌钟几向人间换,词赋犹怜世外寻。

我亦卧游舒远瞩,长江孤照白云心。

(0)

须识以端阳入岭订予九月还山霜露已降消息渺然病中多感纪之以诗

到海定知三夏尽,归山曾约北风初。

夜寒病骨应愁汝,秋杪长途每系予。

解语好教窗外鸟,忘怀只有案头书。

一杯芦菔何人进,坐候晨钟霜月馀。

(0)

还小持船示诸子

眼前一望黍离离,燕子忘机归亦迟。

当忆百年缘散处,莫随顷刻念生时。

黄粱未熟谁先觉,荷叶初开我已悲。

幸自临池多暇日,无生有诀慎相期。

(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六十八

满目无山水,全身已在林。

不因人自昔,那得我从今。

香暖流云幕,钟寒怯曙襟。

当时谁坐断,塔影尚沉沉。

(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六十六

出栊金锁鸟,杀羽向山丘。

不啄黄金碗,空栖青树头。

往还愁俊鹘,居止学巢鸠。

长翮虚空阔,高低纵晚秋。

(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四十

百岁行过半,全身托翠微。

犹嫌刍食恶,更觅菜羹肥。

过午金仙训,忧贫鲁士讥。

我心真匪石,抗手谢同衣。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