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六十八》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六十八》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满目无山水,全身已在林。

不因人自昔,那得我从今。

香暖流云幕,钟寒怯曙襟。

当时谁坐断,塔影尚沉沉。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中静修的生活情景。首句“满目无山水”,诗人以空旷的视野反衬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暗示山林间的自然景致虽不在眼前,但心已融入自然之中。“全身已在林”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身体虽处山林,心灵却与之融为一体。

“不因人自昔,那得我从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和现在的感悟,意思是如果没有前人的引领和教导,自己不可能达到如今的境界。这里既是对前贤的敬仰,也是对自己修行之路的回顾与肯定。

“香暖流云幕,钟寒怯曙襟。”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香烟缭绕,如同流动的云幕,给人以温暖与安宁;晨钟敲响,寒气袭人,触动了诗人的心灵,使他感到一种淡淡的忧愁。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当时谁坐断,塔影尚沉沉。”最后两句将思绪拉回历史,询问着曾经是谁在此地坐断修行,留下了深沉的塔影。这里的“坐断”既有坐禅之意,也暗含着对过往智慧与精神追求的追忆。塔影的“沉沉”不仅指时间的久远,也象征着精神的深远与永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自然景象以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自我超越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佛教文化中对修行、悟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十六字令·其二分题作

云。薄似轻罗剪水纹。微皴处,新月露眉痕。

(0)

台城路.园中春日来游者,丽人甚多,偶拟此解

园林风景疑蓬岛,莫辞长日闲伫。

柳罩溪桥,花迷楼阁,谁在栏杆笑语。嘻春好女。

住影转斜廊,怯迟纤步。

半响低怀,被人偷认靓妆去。

斜阳红挂树杪,怪游丝无力,难绾春住。

屐印明量,衣香暗袭,多是系人情处。新词漫赋。

待说与姮娥,又防相妒。不放清光,照伊愁独诉。

(0)

月底修笛谱.雪等伴

积庭阴,铺屋罅,酥粉是谁泻。

眩眼花生,虚白射精舍。

任教雀啄风翻,斜阳暖熨,甚冷抱、冬心难化。

冻鸳瓦。待邀月姊星姨,来慰可怜夜。

盼断珊珊,谁速玉清驾。

不看爪印犹存,深情未泯,问何日、飙轮重下。

(0)

点绛唇

山雨初晴,沙头水涨人喧渡。隔溪烟树。

点点明飞鹭。十载天涯,梦远湖南路。凭高处。

乱峰无数。返照罗浮暮。

(0)

齐天乐

殊方爆竹催佳节,良宵恰当三五。

火树花明,星桥彩焕,深巷时闻箫鼓。冰蟾又吐。

笑客里年年,总成轻度。

此际乡园,有人对景正凝伫。

梅梢消息已透,巡檐和雪探,知惹离绪。

元夜风光,中天月色,应忆关山几处。天涯羁旅。

乍试罢宜春,旋裁尺素。凭仗春波,便鳞传吉语。

(0)

醉太平

虫声雁声。砧清笛清。唤回幽梦无成。数三更四更。

愁形病形。花零絮零。翠裙斜倚银屏。怕新寒暮生。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