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钟尊师游茅山》
《赠钟尊师游茅山》全文
唐 / 李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筇杖担琴背俗尘,路寻茅岭有谁群。

仙翁物外应相遇,灵药壶中必许分。

香入肌肤花洞酒,冷侵魂梦石床云。

伊予亦有朝修志,异日遨游愿见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或道士背离尘世,前往茅山寻访仙迹的场景。诗人通过筇杖、琴等象征性的物品,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筇杖担琴"一句,筇杖是竹制的拐杖,常为道士或隐者所用,象征着他们的清贫与独立;琴则代表文人雅士的情操。两者并举,既展示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也表明他已将世俗烦恼抛于脑后。

"背俗尘"三字,意味着脱离凡尘的愿望,寻求心灵的净化与升华。接下来的"路寻茅岭有谁群"则描绘了诗人在茅山中寻觅同道之人的情景,这里的“茅岭”即是茅山,古代道教盛行的地方,一直被认为是得道成仙的所在。

"仙翁物外应相遇"表达了一种宿命的相逢,即使是在尘世之外,也能与同道中人不期而遇。"灵药壶中必许分"则指向了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药,诗人似乎在期待能够分享这份仙界的恩赐。

"香入肌肤花洞酒"一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感官体验(香气渗透于肌肤,花间清甜如酒),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恍惚间的意境。紧接着的"冷侵魂梦石床云"则是对夜晚睡眠中灵魂飘游的描述,其中“石床”可能象征着纯净无瑕,“云”则指代了诗人心中的幻想与迷离。

最后,"伊予亦有朝修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某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精神追求的坚定信念。"异日遨游愿见君"则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够在茅山这样神秘的地方与心中的理想人物相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凡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

作者介绍

李中
朝代:唐   字:有中   籍贯:江西九江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宵征

畏暑倦长道,呼童戒宵征。

三更渡前溪,溪水清且鸣。

舟人自相唤,炬火如疏星。

俯视乱石多,仰见北斗横。

微微白露下,磔磔宿鸟惊。

竹舆出林薄,十里月渐明。

光采散草木,凉意侵冠缨。

(0)

答袁机仲论启蒙

忽然半夜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

若识无心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

(0)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其七菜畦

雨馀菜甲翠光匀,杞菊成畦亦自春。

骨相定知非食肉,可能长伴个中人。

(0)

斋居感兴二十首·其十五

飘飖学仙侣,遗世在云山。

盗启元命秘,窃当生死关。

金鼎蟠龙虎,三年养神丹。

刀圭一入口,白日生羽翰。

我欲往从之,脱屣谅非难。

但恐逆天道,偷生讵能安。

(0)

书院杂咏.燕竹

问讯东墙竹,佳名今始知。

龙孙初迸日,燕子却来时。

(0)

庵居·其二

无地卓锥生计难,且空双手到林间。

猥随碧水瞻明月,坚订白云赊好山。

岩石空边依草舍,藤萝低处著松关。

年来老去知何许,合向人间占断闲。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