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菜甲翠光匀,杞菊成畦亦自春。
骨相定知非食肉,可能长伴个中人。
雨馀菜甲翠光匀,杞菊成畦亦自春。
骨相定知非食肉,可能长伴个中人。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菜田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哲理之思。
首句“雨馀菜甲翠光匀”,描绘了雨后的菜田,翠绿的菜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均匀,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这里的“雨馀”不仅指雨水之后,也暗含了万物复苏之意,“翠光匀”则生动地表现了雨后植物生长的勃勃生机。
第二句“杞菊成畦亦自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视角从单一的菜田转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观。杞菊作为常见的野菜和药材,在田间成畦种植,即便是在春天之外的季节,也能展现出生命的活力。这里“亦自春”三字,既是对前一句的呼应,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四季更替、生命不息的感慨。
接下来的“骨相定知非食肉”,转而探讨人的本质与命运。诗人通过“骨相”这一形象化的表达,暗示人的内在特质决定了其生活方式和命运走向。在这里,“非食肉”可能隐喻着某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层面的生活态度,与前文的自然描写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
最后一句“可能长伴个中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持心灵纯净之人的向往与敬仰。这句话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真善美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菜田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感悟。
片玉漏春色,恍逢江路傍。
中山费巧思,寿阳矜轻妆。
精神盈一握,标格压众芳。
彷佛水边影,有无风前香。
卷舒适人意,推敲挠予肠。
形太仆草玄,谱系根花光。
勿谓数枝隘,中寓千丈强。
晏不满几尺,焉用张堂堂。
桃李空满园,愧死安敢当。
太羹少为贵,鼎鼐滋味长。
只愁楮君弱,蠹鱼食春阳。
慎勿示肉眼,收付奚奴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