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高台寺》
《过高台寺》全文
宋 / 张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著屋悬崖畔,开窗叠嶂秋。

半攲云榭冷,不断石泉流。

茗碗味能永,竹风声更幽。

平生版庵老,得句似汤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gāotái
sòng / zhāngshì

zhexuánpànkāichuāngdiézhàngqiū

bànyúnxièlěngduànshíquánliú

míngwǎnwèinéngyǒngzhúfēngshēnggèngyōu

píngshēngbǎnānlǎoqíng

翻译
房屋建在陡峭山崖边,秋天窗户映照重重山峦。
半倚在云中阁楼,感觉清冷;泉水从石缝间不断流淌。
品茗的味道持久,竹林风声更显幽深。
一生在简陋庵舍度过的老者,写出的诗句仿佛能比肩唐代诗人汤休。
注释
著屋:建造房屋。
悬崖:陡峭的山崖。
叠嶂:层层叠叠的山峦。
云榭:云中的阁楼。
冷:清凉。
石泉:山石间的泉水。
茗碗:茶碗。
味能永:味道持久。
竹风声:竹林中的风声。
版庵老:一生在简陋庵舍的老者。
得句:写出诗句。
似汤休:媲美唐代诗人汤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修建简陋住所的情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开篇“著屋悬崖畔,开窗叠嶂秋”两句,生动地勾勒出隐者的居所位于险峻的山崖边缘,窗外是连绵不断的山峦,以及秋季的景色。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出他超脱尘世、寂寞求静的心境。

“半攲云榭冷,不断石泉流”两句,则形象地描绘了隐者所在之处的宁静与清凉。半悬于空中的屋宇仿佛与云相连,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而那不间断的山涧泉水,更增添了一种自然的韵味和生命力的象征。

“茗碗味能永,竹风声更幽”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茶的喜爱以及他与大自然之间的默契。茗碗中的茶香似乎能够持续永远,而竹间的风声则更加深邃,这些细节都在强调隐者生活的简约而不失其雅致。

最后,“平生版庵老,得句似汤休”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平淡生活的满足与享受。这里的“版庵”指的是简陋的小屋,而“得句似汤休”则暗示着诗人在此获得了一种心灵上的安宁和满足,就像喝下一碗滚热的汤药一样舒缓而愉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隐者超然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理想。同时,它也表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以及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作者介绍
张栻

张栻
朝代:宋   号:南轩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生辰: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猜你喜欢

步虚词十首·其八

高情无侈靡,遇物生华光。

至乐无箫歌,金玉音琅琅。

或登明真台,宴此羽景堂。

杳霭结宝云,霏微散灵香。

天人诚遐旷,欢泰不可量。

(0)

赠别至弘上人

最称弘偃少,早岁草茆居。

年老从僧律,生知解佛书。

衲衣求坏帛,野饭拾春蔬。

章句无求断,时中学有馀。

(0)

题真州精舍

波心精舍好,那岸是繁华。

碍目无高树,当门即远沙。

晨斋来海客,夜磬到渔家。

石鼎秋涛静,禅回有岳茶。

(0)

韶阳微公

曲江晴影石千株,吾子思归梦断初。

有信北来山叠叠,无言南去雨疏疏。

祖师门接园林路,丞相家同井邑居。

闲野老身留得否,相招多是秀才书。

(0)

酬微上人

古律皆深妙,新吟复造微。

搜难穷月窟,琢苦尽天机。

晚桧清蝉咽,寒江白鸟飞。

他年旧山去,为子远携归。

(0)

湘江送客

湘江秋色湛如冰,楚客离怀暮不胜。

千里碧云闻塞雁,几程青草见巴陵。

寒涛响叠晨征橹,岸苇丛明夜泊灯。

鹦鹉洲边若回首,为思前事一扪膺。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