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别至弘上人》
《赠别至弘上人》全文
唐 / 严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最称弘偃少,早岁草茆居。

年老从僧律,生知解佛书。

衲衣求坏帛,野饭拾春蔬。

章句无求断,时中学有馀。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biézhìhóngshàngrén
táng / yánwéi

zuìchēnghóngyǎnshǎozǎosuìcǎomáo
niánlǎocóngsēngshēngzhījiěshū

pèiàilóngláicóngshàngyuànzhōng
huáēnjiànbǎijiùréngchóng

qiúhuàifànshíchūnshū
zhāngqiúduànshízhōngxuéyǒu

翻译
最为人称颂的是弘偃年少时,早年生活在简陋的茅草屋中。
年迈后他遵从僧侣戒律,天生就懂得佛经的教义。
他身穿补丁的僧衣,野外餐食只捡食春日的蔬菜。
对于章句不刻意追求精通,时常学习却总感学无止境。
注释
最称:最受人赞扬。
弘偃:人名,这里指代某位高僧。
少:年轻的时候。
草茆居:住在草屋里,形容生活简朴。
年老:年纪大了。
从僧律:遵守僧人的戒律。
生知:天生就知道,指天赋异禀。
佛书:佛教的经典书籍。
衲衣:僧衣,僧侣穿的袍子。
求坏帛:寻求破旧的布来修补衣服,显示节俭。
野饭:在野外吃的饭。
拾春蔬:采摘春天的蔬菜作为食物。
章句:文章的句子,这里泛指学问。
无求断:不强求彻底理解或断言。
时中:适时,随时。
学有馀:学习上总有余力,学无止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清贫生活和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最称弘偃少,早岁草茆居"两句表明这位僧人从年轻时就选择了隐逸的生活,在简陋的茅屋中修行。"年老从僧律,生知解佛书"则说明他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严格地遵循僧侣的戒律,并且自幼便对佛教经典有深入的理解。

接下来的"衲衣求坏帛,野饭拾春蔬"描述了他的清贫生活,他穿的是补缀过多次的破旧僧衣,吃的是从田野间拾取的野菜和春天生长的野草。这些细节展现出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对自然的依赖。

"章句无求断,时中学有馀"则表达了他对于佛教经典的研究态度,他不急于求成,每当有空闲时间就会研读经书,这些知识积累如同多余的财富,随时可以汲取。

整首诗通过对这位僧人生活和修行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淡泊名利、专注佛法修炼的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清贫自守、专心向道生活态度的赞美。

作者介绍
严维

严维
朝代:唐   字:正文   籍贯:越州(今绍兴)   生辰:742—756

严维(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绍兴)人。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唐玄宗天宝(742—756)中,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猜你喜欢

村鼓

潭潭村鼓鸣,羡尔田家乐。

闪闪绿榆丛,风清如苇籥。

我怀物外趣,世味久零落。

焉得太古民,相携去耕凿。

(0)

东坡先生挽词·其十四

临淮大士本无私,应物长于险处施。

亲护舟航渡南海,知公盛德未全衰。

(0)

再和湖上晚归·其一

漾舟归路兴何赊,水树低凉一道斜。

菱蔓蒹葭都卷尽,芙蓉炯炯独开花。

(0)

溪上

红蓼丛边双鹭飞,波痕翻动碧琉璃。

须臾相趁却回首,斜立垂杨烟外枝。

(0)

千顷廨院观司马才仲遗墨次韵

濛濛春雨暗村桥,竹里禽啼婆饼焦。

度谷倦闻车轧轧,穿林愁听马萧萧。

细窥陈迹僧坊静,默想风流鄙吝消。

浮魄沉魂今已矣,无人为作楚词招。

(0)

与愚上人宿天竺·其三

霜压帘栊露泫条,银河影转斗垂杓。

清言共失三更梦,错恨芙蓉漏易消。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