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芙蓉堕淼茫,平川如掌揽秋光。
人从隐后称湖长,水在封中表谷王。
日落鱼龙骄夜壑,霜清钟磬度寒塘。
浮生底阅风波险,欲问蒹葭此一方。
九点芙蓉堕淼茫,平川如掌揽秋光。
人从隐后称湖长,水在封中表谷王。
日落鱼龙骄夜壑,霜清钟磬度寒塘。
浮生底阅风波险,欲问蒹葭此一方。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泛舟于泖湖之上所见之景,充满了深秋的宁静与壮美。首句“九点芙蓉堕淼茫”,以“九点芙蓉”象征湖面上的点点荷花,与辽阔的水面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平川如掌揽秋光”,则将广阔的平原比作手掌,轻轻托起秋天的风光,形象地表现了秋日的开阔与丰富。
接下来,“人从隐后称湖长,水在封中表谷王”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人和水以角色,通过“湖长”和“谷王”的称谓,生动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秩序与和谐。
“日落鱼龙骄夜壑,霜清钟磬度寒塘”描绘了日落时分,鱼龙在深邃的山谷中嬉戏,而清晨霜降,钟声穿过寒冷的池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这两句通过时间的交替,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最后,“浮生底阅风波险,欲问蒹葭此一方”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和赞美。诗人似乎在思考,面对生活的起伏与挑战,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湖面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虚堂帘捲初闻处,重重绿阴低映。
抱叶嘶风,栖枝吸露,高洁天生谁并。哀吟不定。
怕写入琴丝,乱愁交并。
最是难忘,晓凉清梦为伊醒。
惊飞还向别树,更声声断续,无奈时听。
细雨微晴,斜阳淡抹,喧遍条条槐径。回栏小凭。
把秋意三分,暗中偷领。触忤吟情,几回羞鬓影。
谢家雅有东山兴,朅来许我才情胜。
少年有事弋与渔,垂老无心负且乘。
春风满地吹接䍦,青山绿酒堪忘饥。
双艇移来疾于骑,五湖便是高阳池。
林中排调日酣畅,三春共蜡屐几两。
自是狂奴去复来,至今痴叔犹无恙。
吴王台馆久棘荆,山丘尚被吴王名。
云兴雨散竟何托,雄飞雌伏徒营营。
君能于此了无累,黄公垆下颓然醉。
迩来喜怒谁得知,褰帷且问如花妓。
烟水远。凉飙动群木,桂花初绽。
低云密护,颓阳微渲。浅碧深香相半。
最留人、风送香暖。凝眸看。几枝斜倚,小山亭畔。
林外残霞催晚。喜馀芬、常留仙馆。
瑶砌珠尘,画栏金粟,十分秋满。
试问天台,料万树、应亦同时开遍。漫飘散。
为惜芳华太短。
昔与子周旋,揽镜头俱黑。
今与子别离,鬓边丝堪织。
黄鹄畏网罗,紫燕悲伏枥。
自顾无蛾眉,众女空见嫉。
执戟杨子居,门卒梅生职。
迟回陟羊肠,踟蹰弃鸡肋。
徒步出北门,雨雪霏霏湿。
偶逢淮海人,问子近消息。
惆怅吊长沙,贾生在胸臆。
朝暾散深谷,宿莽互氤氲。
松露犹缀珠,高霞自成文。
晞发凌青壁,嗽齿度碧濆。
忽见衣领上,英英生白云。
不负黄鹄期,眷言沧海君。
同心挂缨组,折简聊相闻。
东山迟安石,兰亭要右军。
远驾如惠然,清晖良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