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长在深闺里,无由上书见天子。
父兮有冤向谁理,手抱银瓶沉井底。
井枯瓶烂心不移,此事惟有天公知。
一门忠节古所稀,百世庙食礼所宜。
平生长在深闺里,无由上书见天子。
父兮有冤向谁理,手抱银瓶沉井底。
井枯瓶烂心不移,此事惟有天公知。
一门忠节古所稀,百世庙食礼所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居闺中的女子,名为“银瓶娘子”,她渴望见到天子以寻求公正,却因身份限制而无法实现。诗中通过“平生长在深闺里”这一句,展现了银瓶娘子的处境,她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与外界隔绝,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
接着,“无由上书见天子”表达了她内心的无奈与渴望,她想通过上书的方式,向天子诉说自己的冤屈,但现实的障碍使得这一愿望难以实现。诗中通过“父兮有冤向谁理”这一问句,进一步强调了银瓶娘子面对的困境,她的父亲可能遭受了不公对待,却无人能为他申冤。
“手抱银瓶沉井底”这一形象化的描述,不仅展现了银瓶娘子内心的痛苦与无助,也暗示了她可能面临的某种困境或牺牲。银瓶娘子将自己比作“银瓶”,象征着她的纯洁与无辜,而“沉井底”则暗示了她被埋没、被忽视的命运。
“井枯瓶烂心不移”表明了银瓶娘子即使面对困难与挫折,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与正义之心,不为外界环境所动摇。这体现了她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
最后,“此事惟有天公知”表达了对银瓶娘子遭遇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暗示了对公正与真理的呼唤。这句话意味着,尽管人间的不公难以解决,但最终正义终将得到昭雪,就如同天公知晓一切一样。
“一门忠节古所稀,百世庙食礼所宜”是对银瓶娘子及其家族忠诚与节操的高度赞扬。这句话不仅肯定了银瓶娘子个人的品质,也对她家族的荣耀给予了肯定,预示着她的事迹将被后人铭记,并受到尊敬与祭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寓意深刻的比喻,展现了银瓶娘子的悲惨命运以及她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公正与真理的向往和呼唤。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谁同。
水谩矜天阔,山应到此穷。
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
唯有言堪解,何由见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