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公序避暑石盎方昼欲寝闻林间鸟鸣甚乐因得小诗云》
《与公序避暑石盎方昼欲寝闻林间鸟鸣甚乐因得小诗云》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一林啼鸟不知名,应怪山翁此地行。

化蝶与周俱是梦,游鱼知我久忘情。

胸中丘壑真馀事,世上功名畏后生。

但得盈樽供自酌,何妨人境卧渊明。

(0)
注释
啼鸟:鸣叫的鸟儿。
山翁:指诗人自己,因年长而自称。
化蝶:出自《庄子》故事,比喻超脱尘世。
游鱼:象征诗人的心境,超然物外。
丘壑:比喻心中的山水画卷或志向。
功名:指世俗的名声和地位。
盈樽:满杯的酒。
自酌:独自饮酒。
人境:人间世界。
渊明:陶渊明,东晋隐士。
翻译
树林中的鸟叫声无人能识,它们可能觉得奇怪,为何山翁会来到这里。
化作蝴蝶和庄周一样,都是梦境中的幻象,游鱼或许知道我已经忘记了尘世的情感。
心中的山水图景只是余兴,世间功名利禄让我对后辈感到畏惧。
只要有满杯酒可供独酌,何必在意是否身处人世,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山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表现了诗人避暑时的心境和感受。诗中“一林啼鸟不知名,应怪山翁此地行”两句,通过对林间鸟鸣声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声音充满好奇和喜悦之情,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陌生感。

“化蝶与周俱是梦,游鱼知我久忘情”两句,则借助化蝶成仙和游鱼忘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淡泊名利的心境。这里的“梦”和“忘情”,暗示着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心理。

“胸中丘壑真馀事,世上功名畏后生”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对于功名利禄持有敬畏之心。这里的“胸中丘壑”,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

最后,“但得盈樽供自酌,何妨人境卧渊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界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心愿。这里的“盈樽”,象征着诗人的满足与惬意,而“人境卧渊明”,则是对超脱世俗纷扰、达到心灵澄明状态的一种憧憬。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追求精神自由与淡泊名利的心路历程。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谑柳二首·其一

体态最温柔,含羞亦带愁。

不堪风力猛,叶叶尽低头。

(0)

壬申春,国难有感·其一

谁将惹我弄刀兵,万众齐心抱不平。

可恨乱时难论理,遑云国法与人情。

(0)

和安吉吴昌硕咏赵文敏书,元觉了义,经付中峰和尚,忏悔管夫人四首·其四

茫茫天水堕家风,文字因缘信不同。

一点贪痴求解脱,当时原是可怜虫。

(0)

挽陆文端公追赠太傅凤石先生八首·其三

末朝宰相微时谶,高谊难为晚节差。

不似乌衣双燕子,忍抛残垒入民家。

(0)

沈穆堂大令以六十自寿索和诗以报之二首·其一

使君难得此身閒,过往何曾药驻颜。

三载莼鲈黄歇浦,十年蕉鹿皖公山。

耽吟岁月心难老,逐客星霜鬓易斑。

倘似渊明晋徵士,淩云高鸟倦飞还。

(0)

奉和张少泉世丈七十寿言八首·其五

风波漫漶旧桑田,此往穷通莫问天。

幸免庄生遭鼠嚇,不劳文本惜鸢肩。

山头薇菜黄虞梦,洞口桃花魏晋年。

原叹近来相得甚,泥他道路叹神仙。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