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千山剩人和尚塔于大安十年矣无哭章庚戌寒夜梦出关门醒而情思缱绻追惟旧境缀之以词·其七》
《千山剩人和尚塔于大安十年矣无哭章庚戌寒夜梦出关门醒而情思缱绻追惟旧境缀之以词·其七》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铁骨难支未死时,朝昏同对泣涟洏。

竟无好血生头发,博得虚名播口碑。

响过驼驼霜路滑,寒侵毳帐夜床移。

罗浮旧有安禅窟,一梦难成到翠微。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和尚在大安十年后,于一个寒冷的夜晚梦见自己走出关门,醒来后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于是追忆起过去的情景,创作了这首词。诗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过去的怀念。

“铁骨难支未死时”,开篇即以“铁骨”形容和尚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在生命垂危之时,依然保持着坚强的意志。“朝昏同对泣涟洏”,描述和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都与泪水相伴,表达了他对生命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

“竟无好血生头发”,这句话可能是在感叹和尚在生命的尽头,没有留下任何值得自豪的事迹,只有满头白发作为见证。“博得虚名播口碑”,虽然他没有留下实际的功绩,但他的名字和事迹却在人们口中流传,留下了虚幻的名声。

“响过驼驼霜路滑,寒侵毳帐夜床移”,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霜路滑、寒气侵袭,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和尚内心的孤独和无助。“罗浮旧有安禅窟,一梦难成到翠微”,罗浮山是佛教圣地,和尚曾在那里修行,但如今只能在梦中回到那个地方,现实中的他无法真正到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和尚在生命尽头的挣扎与怀念,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癸丑季冬过黄州柴羽元方伯胡存蓼张玄中两宪副招游赤壁时江风不可以舟同酌苏祠台上得五首·其四

乘舟能犯斗,倚槛亦摩霄。

道士如相遇,飞仙或可招。

台高堪抱月,夜静忆吹箫。

叹息词人去,江城倍寂寥。

(0)

金陵秋兴六首·其四

残柳如新柳,依然作淡黄。

纵能牵弱缕,终觉怯繁霜。

少妇房栊冷,征人道路长。

谁家过巧夕,不忍望银潢。

(0)

西园十咏·其五柳径

未赋归来句,还依五柳旁。

池平清镜晓,风澹翠眉长。

莺影迎朝旭,蝉声送晚凉。

清阴元不定,永日几移床。

(0)

西园十咏·其四翠鳞渠

池光摇赤日,鱼性正怀新。

汲井翻银浪,清渠蹙翠鳞。

桔槔看物变,升斗笑波臣。

试问临流者,兰亭第几人。

(0)

刘生

门外香尘喧酒车,堂中食客不歌鱼。

招呼六郡三河少,千里趋风半纸书。

伎台幸舍连云起,赤胆人争为君死。

输金还愿筑三边,马埒何须惜布钱。

(0)

余濒行金陵诸词客分赋都下名胜兼傅之丹青壮我行色舟中无事披册展读忽然技痒赋寄酬之共得二十八景诗如其数·其二十五劳劳亭

劳劳世路嗟行役,立马荒亭忆往时。

笑语临风惊乍断,壶觞分手岂重持。

大江长泻离人泪,垂柳应无旧日枝。

借问道旁来往者,骊歌几度听新词。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