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柳如新柳,依然作淡黄。
纵能牵弱缕,终觉怯繁霜。
少妇房栊冷,征人道路长。
谁家过巧夕,不忍望银潢。
残柳如新柳,依然作淡黄。
纵能牵弱缕,终觉怯繁霜。
少妇房栊冷,征人道路长。
谁家过巧夕,不忍望银潢。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金陵的景象,通过残柳与新柳的对比,以及对少妇与征人的描述,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凄凉与思念之情。
首句“残柳如新柳,依然作淡黄”以“残柳”与“新柳”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季节更替,尽管柳叶颜色依旧淡黄,但其形态已非新生之态,预示着生命的衰败与时光的流逝。接着,“纵能牵弱缕,终觉怯繁霜”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弱柳虽能轻柔地牵动风中的细丝,却害怕严霜的侵袭,暗喻生命在自然规律面前的脆弱和无力。
“少妇房栊冷,征人道路长”两句将视角转向人间情感,少妇在寒冷的房栊中思念远方的丈夫,而征人则在漫长的路上奔波,两地相思,难以相见。这种分离与等待,是秋天特有的哀愁。
最后,“谁家过巧夕,不忍望银潢”表达了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感慨。在七夕之夜,虽然可以见到银河,但那只是短暂的相聚,更多的则是长久的分离。这句话不仅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反映了对现实生活中无法克服的分离之痛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悲凉与深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蓬户无人来问疾,薇垣道汝妙通仙。
此翁书眼真盲矣,之子心眸愈瞭然。
预算粉郎将死日,能推绛老始生年。
清漳守相方悬榻,应助君平卖卜钱。
砾裂扫空凡例说,精微勘破后先天。
遥知长麈升高座,惜未巍冠列细毡。
秦火安能燔六籍,汉儒浪自费三年。
自惭不是韩宣子,获见春秋易象全。
辽鹤何年返故乡,天风剑佩已骞翔。
郡人议叶来胥宇,兄子才高肯弗堂。
里选诸儒俱饮惠,谏书百世尚流芳。
试歌此曲陈蕉荔,万一乘云下帝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