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踏莎行.咏帐钩》
《踏莎行.咏帐钩》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踏莎行

玉色无痕,粉光欲砑。一生管住春风罅。

纱幮凝望碧如烟,怜伊荡漾何曾挂。

颤处轻盈,控来低亚。流苏络在银毬下。

月明风细渐琮琤,依稀似说春宵话。

(0)
鉴赏

这首《踏莎行·咏帐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帐钩的形象与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

首句“玉色无痕,粉光欲砑”,以“玉色”形容帐钩的材质,暗示其质地细腻而珍贵;“无痕”则强调其表面光滑,仿佛未经雕琢,自然天成。“粉光欲砑”则进一步描绘出帐钩表面的光泽,如同轻轻压过的细腻粉末,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接着,“一生管住春风罅”,将帐钩置于春日的微风之中,暗示其不仅是装饰品,更蕴含着春天的气息与生命力。帐钩似乎能捕捉到春风的细微变化,成为春日里的一道风景线。

“纱幮凝望碧如烟,怜伊荡漾何曾挂。”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将帐钩比作凝望碧烟的纱幔,表达了对帐钩静谧而深邃的美感的欣赏与怜爱。即使在轻风中摇曳,帐钩也未曾挂起,保持其独立与自由的姿态。

“颤处轻盈,控来低亚。”描述了帐钩在风中的动态美,轻盈地颤动,又在控制之下缓缓低垂,展现出一种既柔美又不失力量的动态平衡。

“流苏络在银毬下。”流苏是帐钩上常见的装饰,此处将其与银球相联系,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也暗示了帐钩的精致与华美。

最后,“月明风细渐琮琤,依稀似说春宵话。”在月光与微风的映衬下,帐钩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春夜的秘密,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引人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帐钩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也融入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情感表达。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寄吴都沈员外彬

归休兴若何,朱绂尽还他。

自有园林阔,谁争山水多。

村烟晴莽苍,僧磬晚嵯峨。

野醉题招隐,相思可寄么。

(0)

寄三觉山从益上人

山下人来说,多时不下山。

是应终未是,闲得且须闲。

海面云归窦,猿边月上关。

寻思乱峰顶,空送衲僧还。

(0)

荆门寄怀章供奉兼呈幕中知己

紫衣居贵上,青衲老关中。

事佛门相似,朝天路不同。

神凝无恶梦,诗澹老真风。

闻道知音在,官高信莫通。

(0)

荅友生山居寄示

嘉遁有新吟,因僧寄竹林。

静思来鸟外,闲味绕松阴。

兵寇凭凌甚,溪山几许深。

休为反招隐,携取一相寻。

(0)

寄睦州陆郎中

下国多高趣,终年半是吟。

海涛通越分,部伍杂闽音。

晓郭云藏市,春山鸟护林。

东浮虽未遂,日日至中心。

(0)

寄江上弟妹

无成归未得,不是不谋归。

垂老登云路,犹胜守钓矶。

大荒身去数,穷海信来稀。

孤立皆难进,非关命独违。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