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叶凝黄,枯芦减碧,长堤已是秋深。
无限凄凉,扁舟独倚纱棂。
湖广一片清如画,对愁颜、倍觉销魂。
叹年来、瘦骨支离,照影分明。
寒蛩不用吟衰草,纵哀吟百遍,谁解怜卿。
天阔云低,孤鸿共我南征。
青衫非是江州湿,掩啼痕、别有伤心。
任凭它、冷月澄辉,难證前身。
败叶凝黄,枯芦减碧,长堤已是秋深。
无限凄凉,扁舟独倚纱棂。
湖广一片清如画,对愁颜、倍觉销魂。
叹年来、瘦骨支离,照影分明。
寒蛩不用吟衰草,纵哀吟百遍,谁解怜卿。
天阔云低,孤鸿共我南征。
青衫非是江州湿,掩啼痕、别有伤心。
任凭它、冷月澄辉,难證前身。
这首《高阳台·平湖秋感》由清代诗人吕采芝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平湖的凄美景象,充满了深深的忧郁与感慨。
首先,“败叶凝黄,枯芦减碧,长堤已是秋深。”开篇即以败叶、枯芦、长堤等意象,勾勒出秋天的萧瑟与寂寥。黄叶、枯芦、深秋的长堤,无一不透露着季节更替的痕迹和生命的凋零感。
接着,“无限凄凉,扁舟独倚纱棂。”诗人通过“无限凄凉”四字,直接点明了内心的悲凉之情。扁舟独倚,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仿佛在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背景下,独自面对着无尽的哀愁。
“湖广一片清如画,对愁颜、倍觉销魂。”湖面广阔而清澈,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但面对此景,诗人的愁容却更加深重,似乎这美景反而加剧了内心的痛苦。
“叹年来、瘦骨支离,照影分明。”诗人感叹自己年岁的增长,身体的消瘦,镜中的倒影清晰可见,既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描述,也是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寒蛩不用吟衰草,纵哀吟百遍,谁解怜卿。”寒蛩(蟋蟀)在衰草中哀鸣,即便再哀伤地吟唱百遍,又有谁能理解它的悲凉呢?这里借寒蛩的哀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人理解的悲哀。
“天阔云低,孤鸿共我南征。”广阔的天空下,低垂的云朵间,一只孤雁正与诗人一同向南飞行。这一场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象征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共鸣,以及在孤独旅程中寻求慰藉的心境。
“青衫非是江州湿,掩啼痕、别有伤心。”青衫并非因江州之湿而湿透,而是掩藏了泪水,别有一番伤心。这里的“江州湿”典故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更为复杂和深刻。
最后,“任凭它、冷月澄辉,难證前身。”即使面对着清冷的月光,也无法证明自己的前生。这句话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问,以及对过去无法挽回的遗憾。
综上所述,《高阳台·平湖秋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平湖时的深深忧郁与感慨,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左担鸟路春云鲜,朅来挺辔飞岑颠。
栈阁关门不容幰,前旌已见临清川。
清川流水如碧玉,疑是汉江鸭头绿。
哀丝别管逐风流,骅骝蹀躞空山曲。
青泥百折度孤城,犹有故时津吏迎。
舍舟释骑著芒屩,黄冠道士前吹笙。
两崖洼寥不见底,杳然足下流松声。
导我方丈谒三祖,授简为作升天行。
五年前走荒山道,正际泸西初动兵。
虎咆穷岩鬼啸野,妻拿系累僮仆惊。
今来拂衣谢荣利,洞壑閒云舒我情。
梦回风潮振灵海,似有鸾鹤空中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