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满夷行秀才赴太学》
《送满夷行秀才赴太学》全文
宋 / 冯山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汉唐诸儒经术浅,事业不及文章多。

六经意义失原本,次第疏凿成江河。

圣朝群公尽禹力,注海一导横流波。

渊源太学得至宝,洗出光耀犹镌磨。

圣贤德业贵简易,一气自在生中和。

针医马蹄凿浑沌,或恐纯粹成雕讹。

君方茂年已知道,归涉浩渺登嵯峨。

置身爵禄庆赏外,人迹断处逢丘轲。

(0)
鉴赏

这首诗《送满夷行秀才赴太学》由宋代诗人冯山所作,通过对汉唐诸儒经术与文章的对比,以及对圣朝群公治国理念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学问与道德修养的深刻见解。

诗中首先提到汉唐诸儒的经术浅薄,事业不如文章流传广泛,暗示了文章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六经意义失原本,次第疏凿成江河”这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古代学者们在解读经典时可能存在的偏差,将原本的精义逐渐疏远,最终形成了一条条理论的河流。

“圣朝群公尽禹力,注海一导横流波”则赞扬了圣朝群公治理国家的智慧,如同大禹治水一般,引导着社会的发展,避免了混乱和动荡。这里的“海”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横流波”则比喻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渊源太学得至宝,洗出光耀犹镌磨”表达了对太学(古代最高学府)的赞誉,认为它能够得到最宝贵的学问,并且通过不断的磨砺,使学问更加璀璨夺目。这反映了作者对于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视。

“圣贤德业贵简易,一气自在生中和”强调了圣贤的品德和事业在于其简单而自然的追求和谐,体现了道家哲学思想中的“无为而治”。

“针医马蹄凿浑沌,或恐纯粹成雕讹”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学问比作治疗疾病之针,将混沌未开的状态比作需要开凿的浑沌,警示人们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要保持纯粹,防止过度雕琢导致失去本真。

最后,“君方茂年已知道,归涉浩渺登嵯峨。置身爵禄庆赏外,人迹断处逢丘轲”是对满夷行秀才的勉励,希望他能在壮年时期就明白并实践道义,面对广阔的世界和艰难的挑战,依然能坚守自我,不被世俗名利所束缚,如同丘轲(孔子的学生)一样,即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学问、道德、个人修养以及理想社会状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真理和人性的追求与赞美。

作者介绍

冯山
朝代:宋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猜你喜欢

贺给事尝诣蔡起居郊馆有诗因命同作

记言闻直史,筑室面层阿。

岂不承明入,终云幽意多。

沈冥高士致,休浣故人过。

前岭游氛灭,中林芳气和。

兹辰阻佳趣,望美独如何。

(0)

张仪楼

传是秦时楼,巍巍至今在。

楼南两江水,千古长不改。

曾闻昔时人,岁月不相待。

(0)

得京中亲友书讶久无音耗以诗代谢

退闲何事不忘机,况限溪云静掩扉。

马颊浪高鱼去少,鸡鸣关险雁来稀。

无才敢更期连茹,有意兼思学采薇。

珍重故人知我者,九霄休复寄音徽。

(0)

寄僧

柳拂池光一点清,紫方袍袖杖藜行。

偶传新句来中禁,谁把闲书寄上卿。

锡倚山根重藓破,棋敲石面碎云生。

应怜正视淮王诏,不识东林物外情。

(0)

偶题

贱子曾尘国士知,登门倒屣忆当时。

西州酌尽看花酒,东阁编成咏雪诗。

莫道精灵无伯有,寻闻任侠报爰丝。

乌衣旧宅犹能认,粉竹金松一两枝。

(0)

病中宜茯苓寄李谏议

千年茯菟带龙鳞,太华峰头得最珍。

金鼎晓煎云漾粉,玉瓯寒贮露含津。

南宫已借徵诗客,内署今还托谏臣。

飞檄愈风知妙手,也须分药救漳滨。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