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西风天地,拂吟袖,出重城。
正秋满名园,松枯石润,竹瘦霜清。
扁舟采菱歌断,但一泓寒碧画桥平。
放眼奇观台上,太行飞入檐楹。主人声利一毫轻。
爱客见高情。便芡剥骊珠,莲分冰茧,酒注金瓶。
风流故家文献,况登高能赋有诸甥。
清露堂前好月,多应喜我留名。
渺西风天地,拂吟袖,出重城。
正秋满名园,松枯石润,竹瘦霜清。
扁舟采菱歌断,但一泓寒碧画桥平。
放眼奇观台上,太行飞入檐楹。主人声利一毫轻。
爱客见高情。便芡剥骊珠,莲分冰茧,酒注金瓶。
风流故家文献,况登高能赋有诸甥。
清露堂前好月,多应喜我留名。
这首元代许有壬的《木兰花慢》描绘了一幅秋日园林的宁静画卷。开篇“渺西风天地,拂吟袖,出重城”以西风起兴,诗人独自走出城市,感受到自然的宽广与深沉。接着,“秋满名园”四字点明季节,名园中松树干枯、石头湿润、竹子修长,霜气清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萧瑟的氛围。
“扁舟采菱歌断,但一泓寒碧画桥平”通过扁舟和采菱歌的意象,展现出湖面的宁静与桥梁倒映在碧水中的画面,富有诗意。诗人登上奇观台,远眺太行山如飞鸟般插入屋檐,展现了壮丽的山景。
“主人声利一毫轻。爱客见高情”表达了主人淡泊名利,热情待客的高雅情怀。接下来的“便芡剥骊珠,莲分冰茧,酒注金瓶”描绘了宴饮的场景,用细腻的物象表现了主人对佳肴美酒的珍视和款待之诚。
最后,“风流故家文献,况登高能赋有诸甥”赞美了主人家族的文化底蕴和诗才,而“清露堂前好月,多应喜我留名”则表达了诗人对主人的热情款待和自己在此留下佳作的满足与喜悦。整首词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交织,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和高雅情趣。
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
东坡数间屋,巢子谁与邻。
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
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
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
未能赪我颊,聊复濡子唇。
故人千钟禄,驭吏醉吐茵。
那知我与子,坐作寒螀呻。
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
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
一痕初见海门生,顷刻长驱作怒声。
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覆背雪山倾。
远朝魏阙心犹在,直上严滩势始平。
寄语吴儿休踏浪,天吴罔象正纵横。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
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
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疾如箭。
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泠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襟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