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渚柳枝横,津楼酒旆轻。旧繁华、犹记芜城。
正是秾春逢上巳,多少事,丽人行。
年少爱风情,红妆识姓名。杜紫薇、此地曾经。
今日鬓丝真老大,和燕子,语平生。
板渚柳枝横,津楼酒旆轻。旧繁华、犹记芜城。
正是秾春逢上巳,多少事,丽人行。
年少爱风情,红妆识姓名。杜紫薇、此地曾经。
今日鬓丝真老大,和燕子,语平生。
这首《唐多令·广陵上巳》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扬州(古称广陵)上巳节时的景象与情感。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此时到水边洗濯祓除,以求去病消灾,同时也是文人雅士聚会赋诗、游春踏青的日子。
词中“板渚柳枝横,津楼酒旆轻”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广陵上巳时节的景致:柳枝横斜于河畔,酒旗轻扬在津楼之上,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浪漫的氛围。接下来,“旧繁华、犹记芜城”一句,既是对往昔扬州繁华景象的怀念,也暗含对当下景象的感慨,引出下文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思考。
“正是秾春逢上巳,多少事,丽人行”三句,点明了时节与活动,同时将上巳节与丽人行相联系,暗示了节日中男女交往的情景。接着,“年少爱风情,红妆识姓名”两句,通过对比少年时期的风流韵事与如今的苍老,表达了对青春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杜紫薇、此地曾经。今日鬓丝真老大,和燕子,语平生”四句,以杜紫薇为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当前老年的自省。词人与燕子相对,仿佛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老境的接纳与平静。
整首词通过对上巳节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陈维崧作为清代词人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披册千篇富,精心一字难。
悦因成解后,劳在致思端。
义就《三仓辨》,形稽六体完。
雌黄初未下,竹素获流观。
瑟僩文随了,虫鱼注亦殚。
迷疑殊《穆传》,诘曲豁《殷盘》。
诵似珠从贯,怡如冻释澜。
由来书义见,百遍莫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