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客朱方,曾识三数公。
独欠之句曲,遍走山西东。
向来刘与王,畴能继高风。
今我来金渊,尸祝素王宫。
阅人晨星稀,见子夕照红。
何当分邻烛,竹径相与通。
昔我客朱方,曾识三数公。
独欠之句曲,遍走山西东。
向来刘与王,畴能继高风。
今我来金渊,尸祝素王宫。
阅人晨星稀,见子夕照红。
何当分邻烛,竹径相与通。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和金沙蒋文海韵(其四)。诗中描述了诗人昔日游历朱方时与三数公相识的情景,以及对刘、王等古代文学家的颂扬。诗人表达了自己在金渊(可能指某个地方或是虚指)拜访旧宫的经历,感慨于晨星稀少和夕阳的壮丽景色,希望未来能与邻里共享烛光,与竹径相通。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如“昔我客朱方”设定了诗人的往事,“独欠之句曲”则表达了当时未竟的心愿;“向来刘与王,畴能继高风”显示了诗人对前贤文学成就的敬仰和自己追随的决心。至于“今我来金渊,尸祝素王宫”一句,则是诗人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而“阅人晨星稀,见子夕照红”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流逝与自然景物的美丽。
最后,“何当分邻烛,竹径相与通”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能够与邻里共享安逸的生活,与竹林小路相连,寓意深远。整首诗通过对过往和现实的描绘,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宝庆相臣大商贾,不贩海货贩宋主。
昼化飞燕啄皇孙,夜驾老蟾嫔月母。
四十一年富且融,格天偃月将无同。
老死牗下犹未艾,生魂归来称鬼雄。
君不见井研谏臣邓若水,一疏弹奸澹庵比。
拾星漏曦非良史,续宋纲目者亦子。
钟鼓宁乐鴳,文绣讵饰豨。
近随扶摇翔,何似抢榆飞。
劳者恒思息,游者恒思归。
达生贵止足,君子当知几。
宦途类婴网,䅋驾真解徽。
阳阿可晞发,高岗堪振衣。
亹亹时过中,戚戚何歔欷。
相期保耋齿,逍遥敬良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