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盍车悬乐且康,引年颐志洛之阳。
宛教抚迹寻崖口,不异同时睹会昌。
九老八百十六岁,一时翰墨几筵香。
披图犹忆东都路,惜未曾逢履道坊。
簪盍车悬乐且康,引年颐志洛之阳。
宛教抚迹寻崖口,不异同时睹会昌。
九老八百十六岁,一时翰墨几筵香。
披图犹忆东都路,惜未曾逢履道坊。
此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题唐人会昌九老图》。诗中描绘了一幅历史画卷,展现了唐朝会昌年间九位高寿老人相聚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些老人在洛之阳的欢聚情景,他们引年颐志,乐且康健,共同探讨学问,共享天伦之乐。
“簪盍车悬乐且康”,开篇即描绘了九老相聚的欢乐氛围,他们虽已年迈,但精神饱满,生活充满乐趣。“引年颐志洛之阳”,进一步点明地点,洛之阳为古代洛阳的别称,此处暗示了聚会的地点和历史背景。“宛教抚迹寻崖口,不异同时睹会昌”,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九老相聚的和谐与美好,仿佛他们共同见证了会昌盛世的辉煌。
“九老八百十六岁,一时翰墨几筵香”,赞美了九老的长寿与智慧,他们在宴席上挥毫泼墨,留下了一时的文采飞扬。“披图犹忆东都路,惜未曾逢履道坊”,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遗憾,诗人想象着如果能穿越时空,亲自参与这场盛宴,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体验。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唐朝社会的繁荣景象,也体现了古人对于长寿、智慧与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东风吹林杨柳长,依依袅袅迷横塘。
密叶藏春莺语早,飞花扑地燕衔忙。
塘中水添时雨足,飏绿浮青近华屋。
屋底閒人醉出游,桂棹兰桡泛深曲。
坐听林外桔槔声,行近渔舟和濯缨。
青藜杖缓檐阴合,白苧衣凉潭气清。
荒闻境物堪长保,鸿雪鸦烟情未了。
不及西湖十里香,犹胜芜城两堤草。
九龙山人王孟端,风流博雅人称难。
漫胸锦绣消不得,化作万个青琅玕。
中山兔老鲛绡白,马肝香透金壶汁。
风回赤壁浪痕平,云黯苍梧雨声急。
铁钩锁金错刀邯,郸学步真儿曹大。
河一决泻千里崩,崖触处生惊涛世。
人岂识,真和假,白雪词高和应寡。
坡仙儋耳未还家,落日临风思老可。
秋风吹乱云,凉露润修竹。
林深枫叶静,石烂雨苔复。
青山断平野,流水泻虚谷。
菀彼山中幽,怅此暮行独。
希声振清啸,灏气凝远目。
澄光发精爽,空翠袭巾服。
时看夕鸟举,偶晤春莽宿。
功名忽如遗,志念聊可复。
俯视尘中人,扰扰随转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