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人王孟端,风流博雅人称难。
漫胸锦绣消不得,化作万个青琅玕。
中山兔老鲛绡白,马肝香透金壶汁。
风回赤壁浪痕平,云黯苍梧雨声急。
铁钩锁金错刀邯,郸学步真儿曹大。
河一决泻千里崩,崖触处生惊涛世。
人岂识,真和假,白雪词高和应寡。
坡仙儋耳未还家,落日临风思老可。
九龙山人王孟端,风流博雅人称难。
漫胸锦绣消不得,化作万个青琅玕。
中山兔老鲛绡白,马肝香透金壶汁。
风回赤壁浪痕平,云黯苍梧雨声急。
铁钩锁金错刀邯,郸学步真儿曹大。
河一决泻千里崩,崖触处生惊涛世。
人岂识,真和假,白雪词高和应寡。
坡仙儋耳未还家,落日临风思老可。
此诗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题为《王孟端竹》,描绘了王孟端先生的风流雅致与他所钟爱的竹子之美。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竹子的形态与精神,同时也融入了对王孟端个人品格的赞美。
开篇“九龙山人王孟端,风流博雅人称难”,点出人物身份与才华,以“九龙山人”喻其高洁之志,以“风流博雅”赞其风度与学识。接着“漫胸锦绣消不得,化作万个青琅玕”,将王孟端的满腹才情比作锦绣,无法消散,最终化为无数翠绿的竹子,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竹子的喜爱与推崇。
“中山兔老鲛绡白,马肝香透金壶汁”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描绘竹子的色泽与香气,中山兔的老皮象征竹子的坚韧,鲛绡般的白色则表现其清雅,而马肝的香气与金壶中的汁液相映成趣,更添竹子的诱人魅力。
“风回赤壁浪痕平,云黯苍梧雨声急”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变换,营造出竹林中的宁静与动态之美,风回浪平象征竹林的和谐,云暗雨急则反衬出竹子的坚韧与生命力。
“铁钩锁金错刀邯,郸学步真儿曹大”两句,以铁钩、金错刀、邯郸学步等典故,比喻竹子的挺拔与学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对模仿者的讽刺。
“河一决泻千里崩,崖触处生惊涛世”描绘了竹子在自然环境中的顽强生长,即使面对洪水与峭壁,也能激发出惊涛骇浪般的生命力。
最后,“人岂识,真和假,白雪词高和应寡”表达了对真正艺术价值的追求与理解的稀缺,强调了王孟端作品的独特性和高雅性。“坡仙儋耳未还家,落日临风思老可”则是借苏轼的典故,表达了对王孟端如坡仙般才华横溢却未得归隐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也寄托了对王孟端个人品格与艺术成就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高词弃浮靡,贞行表乡闾。
未真南宫拜,聊偃东山居。
大藩本多事,日与文章疏。
每一睹之子,高咏遂起予。
宵昼方连燕,烦吝亦顿祛。
格言雅诲阙,善谑矜数馀。
久跼思游旷,穷惨遇阳舒。
虎丘惬登眺,吴门怅踌躇。
方此恋携手,岂云还旧墟。
告诸吴子弟,文学为何如。
迹与孤云远,心将野鹤俱。
那同石氏子,每到府门趋。
前岁理西斋,得与君子同。
迨兹已一周,怅望临春风。
始自疏林竹,还复长榛丛。
端正良难久,芜秽易为功。
援斧开众郁,如师启群蒙。
庭宇还清旷,烦抱亦舒通。
海隅雨雪霁,春序风景融。
时物方如故,怀贤思无穷。
皓月升林表,公堂满清辉。
嘉宾自远至,觞饮夜何其。
宰邑视京县,归来无寸资。
瑰文溢众宝,雅正得吾师。
广川含澄澜,茂树擢华滋。
短才何足数,枉赠愧妍词。
欢盼良见属,素怀亦已披。
何意云栖翰,不嫌蓬艾卑。
但恐河汉没,回车首路岐。
省札陈往事,怆忆数年中。
一身朝北阙,家累守田农。
望山亦临水,暇日每来同。
性情一疏散,园林多清风。
忽复隔淮海,梦想在沣东。
病来经时节,起见秋塘空。
城郭连榛岭,鸟雀噪沟丛。
坐使惊霜鬓,撩乱已如蓬。
首夏辞旧国,穷秋卧滁城。
方如昨日别,忽觉徂岁惊。
高阁收烟雾,池水晚澄清。
户牖已凄爽,晨夜感深情。
昔游郎署间,是月天气晴。
授衣还西郊,晓露田中行。
采菊投酒中,昆弟自同倾。
簪组聊挂壁,焉知有世荣。
一旦居远郡,山川间音形。
大道庶无累,及兹念已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