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渔舟去,收筒捲钓绳。
空留矶畔石,照水立鱼鹰。
渡口渔舟去,收筒捲钓绳。
空留矶畔石,照水立鱼鹰。
这首诗描绘了渡口边的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首句“渡口渔舟去”,简练地勾勒出渔舟离岸远行的场景,给人一种悠然自得之感。接着,“收筒捲钓绳”一句,细腻地展现了渔民收起钓具的动作,既体现了劳动的日常性,又蕴含着对收获的期待与满足。
“空留矶畔石,照水立鱼鹰。”这两句诗则将画面推向高潮。矶畔石,静默无言,却在水中倒映出鱼鹰的身影,形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鱼鹰立于水面,仿佛在等待着什么,这种等待充满了期待和专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渔舟离去后,渡口边静待捕鱼的鱼鹰与岸边石头相映成趣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灵动。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五气云龙下泰清,三天真客已功成。
人间回首山川小,天上凌云剑佩轻。
花拥石坛何寂寞,草平辙迹自分明。
鹿裘高士如相遇,不待岩前鹤有声。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黄金瑞榜绛河隈,白玉仙舆紫禁来。
碧树青岑云外耸,朱楼画阁水中开。
龙舟下瞰鲛人室,羽节高临凤女台。
遽惜欢娱歌吹晚,挥戈更却曜灵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