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宝忽横道,峰峦高复低。
数尖灵壁石,一曲武夷溪。
黛色春浮玉,黄流雨曳泥。
遥知千载下,名与岘山齐。
至宝忽横道,峰峦高复低。
数尖灵壁石,一曲武夷溪。
黛色春浮玉,黄流雨曳泥。
遥知千载下,名与岘山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山水风光,通过对比和对应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开篇“至宝忽横道”和“峰峦高复低”,表现了山路蜿蜒曲折,山势雄伟变化,给人以险峻之感。紧接着,“数尖灵壁石,一曲武夷溪”,则是对景物的细致描绘,突出了自然景观的奇特和美丽。
接下来的“黛色春浮玉,黄流雨曳泥”一句,不仅写出了春天水流潺潺、雨后泥泞的情景,而且通过“黛色”、“浮玉”、“黄流”、“曳泥”的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最后,“遥知千载下,名与岘山齐”,诗人展望未来,预感到这美丽的景致将会流传千古,与岘山相提并论。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永恒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辽阔,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思考,展开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画卷。
乃翁里居时,曾上庐山牍。
怀贤访其孤,今值词人牧。
我尝爱临川,韩草刊于陆。
尔侯古雅趣,与陆堪并躅。
而翁词翰佳,世亦思在目。
尔其持此诗,勿惮拜仆仆。
侯宁谓我易,未遂嗔尔渎。
峨峨兮西山,光燄那久伏。
郑子才不疏,徐子文甚勇。
一旦召严徐,一旦策晁董。
去年萧寺中,杯酒兼旬同。
间阔见难合,况乎分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