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倚公作新教育,转输文明,惊闻衡岳魂归,薄海士民齐洒泪;
问伊谁拯救时艰,提携后进,愿铸金人膜拜,临淮勋业共流芳。
方倚公作新教育,转输文明,惊闻衡岳魂归,薄海士民齐洒泪;
问伊谁拯救时艰,提携后进,愿铸金人膜拜,临淮勋业共流芳。
此挽联以沉痛之情悼念张百熙,其功绩与精神令人感佩。上联“方倚公作新教育,转输文明”赞扬张百熙在推动教育革新、传播文明方面的重要贡献,展现了他对于国家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下联“问伊谁拯救时艰,提携后进”则表达了对张百熙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扶持年轻一代的敬仰之情。最后“愿铸金人膜拜,临淮勋业共流芳”寄寓了对张百熙勋业永垂不朽的美好祝愿,以及希望后人能够铭记并传承他的伟大精神。整联情感深挚,既是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也是对其卓越贡献的高度肯定。
天下军书动,西南霸气偏。
太公谋国妙,伊尹佐时专。
季汉基还立,强吴势外连。
兵从新节制,志复旧山川。
霜肃关中晚,春浮渭上天。
恩威人并附,将相器俱全。
丑虏羞巾帼,遗音被管弦。
妖星如不堕,功业管箫前。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三年到此百无功,种得桃花满县红。
此日不能收拾去,一时分付与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