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莎堤引兴长,肯辞芒屦踏秋霜。
归来已奏孤城角,撩乱梅花落女墙。
屈曲莎堤引兴长,肯辞芒屦踏秋霜。
归来已奏孤城角,撩乱梅花落女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傍晚时分漫步湖边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
首句“屈曲莎堤引兴长”,诗人以曲折的莎堤(莎草覆盖的小路)起笔,暗示了行走路径的蜿蜒,同时也激发了诗人的兴致与情感的延伸。莎堤的曲折不仅映衬出环境的自然之美,也隐喻了诗人内心情感的丰富与复杂。
次句“肯辞芒屦踏秋霜”,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秋天的霜地上,不畏艰难,坚持行走的决心。这里的“芒屦”指的是草鞋,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朴素而坚韧的生活态度。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相连,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束缚的精神追求。
第三句“归来已奏孤城角”,描述了诗人归家时,恰好听到远处孤城传来的号角声。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营造了一种时间流逝、岁月更迭的氛围。号角声与诗人归家的场景形成对比,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一句“撩乱梅花落女墙”,以“撩乱”的梅花作为收尾,不仅描绘了梅花在风中飘落的美丽景象,还赋予了这一场景以动态和生命力。梅花的落花与女墙(城墙)的碰撞,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短暂与脆弱的感慨。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同时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漫步湖边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与感悟。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诗人情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
威畹芝兰秀,儒宗金玉相。
解牛无肯綮,驰骥阻康庄。
政术今犹诵,家风久益彰。
蕴藏初未试,盛德付诸郎。
忠宪勋名冠本朝,传芳五叶尽金貂。
芝兰生子竞秀发,松柏如公合后凋。
淮县剧繁迎刃解,蜀边奸慝望风销。
才高见忌何须病,公道于今久寂寥。
绛苞翠幄压朱栏,秀色生香观里看。
小圃相须春烂熳,大家应是醉团栾。
名韁久纵心无累,利径虽驰兴易阑。
但愿对花常酩酊,莫思身外有悲懽。
建隆以来论人物,得士与古相低昂。
人才历数仁祖世,后生嵬琐无复望。
老成寂寞典刑在,杜公玉立映班行。
少时学问圣贤说,松柏岁寒观老节。
得官乌府不须臾,正色空闻动帷闼。
铄金众口未必然,天与石城慰萧屑。
王师顷缚山西酋,朝廷却怀西顾忧。
凉州旄钺何足恃,岐陇须公勤传邮。
平生经国有雅意,乘流得坎惟所植。
作官施设要近民,金马严徐等儿戏。
诏书宽大人乐生,吏民安业政令行。
金城那可无粟守,尧舜与民宁并耕。
茶盐资国何必古,俗儒狥民不知务。
精神折冲在本疆,要以雍容待仓遽。
知无不为公自欺,岂弟君子神所私。
秦山渭水照车马,属城列县观威仪。
此行属任良不恶,金于新佩明光墀。
谁言直谏居同少,淮南盗铸烦抚绥。
时平王度式金玉,岁晚汲公还见思。
《送外舅杜侍御使陕西》【宋·赵善括】建隆以来论人物,得士与古相低昂。人才历数仁祖世,后生嵬琐无复望。老成寂寞典刑在,杜公玉立映班行。少时学问圣贤说,松柏岁寒观老节。得官乌府不须臾,正色空闻动帷闼。铄金众口未必然,天与石城慰萧屑。王师顷缚山西酋,朝廷却怀西顾忧。凉州旄钺何足恃,岐陇须公勤传邮。平生经国有雅意,乘流得坎惟所植。作官施设要近民,金马严徐等儿戏。诏书宽大人乐生,吏民安业政令行。金城那可无粟守,尧舜与民宁并耕。茶盐资国何必古,俗儒狥民不知务。精神折冲在本疆,要以雍容待仓遽。知无不为公自欺,岂弟君子神所私。秦山渭水照车马,属城列县观威仪。此行属任良不恶,金于新佩明光墀。谁言直谏居同少,淮南盗铸烦抚绥。时平王度式金玉,岁晚汲公还见思。
https://shici.929r.com/shici/lhbej6q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