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临清水,风光动褉辰。
湖山如待客,花木总宜春。
细草偏承履,游轩不染尘。
繁华今古事,惆怅六朝人。
垂柳临清水,风光动褉辰。
湖山如待客,花木总宜春。
细草偏承履,游轩不染尘。
繁华今古事,惆怅六朝人。
这首诗描绘了修禊日金陵城内的一派生机与繁华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垂柳临水、湖山待客、花木宜春、细草承履、游轩不染尘等场景生动展现,营造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脱俗的画面。其中,“垂柳临清水,风光动褉辰”两句,不仅描绘了春日里柳树倒映在清澈水面的美景,还巧妙地融入了修禊这一传统节日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时光流转中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湖山如待客,花木总宜春”,则进一步渲染了大自然对人的热情款待,仿佛每一处景致都在为迎接春天而准备,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最后,“细草偏承履,游轩不染尘”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强调了环境的洁净与宁静,以及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赏时的愉悦心情。整首诗不仅展现了金陵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也蕴含着对历史变迁与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尤其是“繁华今古事,惆怅六朝人”一句,既是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也是对时间流逝、人事更迭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
识面二十年,登临才半次。
濡雨出层岚,未曾留一字。
青山笑主人,何事近相易。
墨潘汗巉岏,数尽他家事。
主人忽沉想,为君搆幽丽。
兀然三四峰,反覆无可记。
孱陵一万家,家家立生翠。
倍远倍高寒,淡冶如秋睡。
昔我登郡楼,微芒见葱髻。
越三峡而南,千里尽平地。
见培塿则喜,何况发姿媚。
见色不见山,此是山三昧。
羡尔幡然了宿因,秣陵秋色引征轮。
赐环今日无同辈,请剑当年有直臣。
此去但修居士业,何妨重现宰官身。
病夫伎俩消除尽,莫向明时及隐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