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凤不吸粟,耻同鸡鹜肥。
丈夫傲骨在,意气排云飞。
五斗羞微禄,三冬未授衣。
寄言陶处士,岁晏愿同归。
饥凤不吸粟,耻同鸡鹜肥。
丈夫傲骨在,意气排云飞。
五斗羞微禄,三冬未授衣。
寄言陶处士,岁晏愿同归。
这首诗通过对比“饥凤”与“鸡鹜”的形象,以及“丈夫傲骨”的自我期许,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功利的不屑。首句“饥凤不吸粟,耻同鸡鹜肥”,以“饥凤”象征志向高远、不为低俗所动的人格,而“鸡鹜”则代表了趋炎附势、追逐物质利益的社会现象,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情操的坚守。
接着,“丈夫傲骨在,意气排云飞”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作为“丈夫”的独立人格和豪迈气概,仿佛能够凌空飞翔,超越尘世的束缚,体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五斗羞微禄,三冬未授衣”则揭示了诗人对官场小人的讽刺,以及对自身清贫生活的无奈与自嘲。这里“五斗”借指微薄的俸禄,“三冬”可能暗喻漫长的等待或困境,通过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不公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最后,“寄言陶处士,岁晏愿同归”一句,诗人借用陶渊明(字处士)的例子,表达了希望与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一同归隐山林的愿望,既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逃避与反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坚持、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云月澄鲜,重城夜启。
满目繁华,正江南春早,红灯初试。
帘影千门摇粉黛,香尘十里随罗绮。
论今宵、何止刻千金,堪游戏。欢未已,愁还继。
暗想今年,遥怜往岁。四时相代如流水。
上林春色三千里。望鳌山、凤辇是何年,心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