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军书动,西南霸气偏。
太公谋国妙,伊尹佐时专。
季汉基还立,强吴势外连。
兵从新节制,志复旧山川。
霜肃关中晚,春浮渭上天。
恩威人并附,将相器俱全。
丑虏羞巾帼,遗音被管弦。
妖星如不堕,功业管箫前。
天下军书动,西南霸气偏。
太公谋国妙,伊尹佐时专。
季汉基还立,强吴势外连。
兵从新节制,志复旧山川。
霜肃关中晚,春浮渭上天。
恩威人并附,将相器俱全。
丑虏羞巾帼,遗音被管弦。
妖星如不堕,功业管箫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和领袖的风貌,通过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来隐喻其英明和影响力。开篇“天下军书动,西南霸气偏”直接表达了国家间战争频发,尤其是西南方向展现了一种霸主之气概,暗示着一位英雄领袖的出现。
紧接着,“太公谋国妙,伊尹佐时专”引用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姜子牙(太公望)和伊尹,以赞美诗中所描绘人物的智慧与专注。这里的“妙”与“专”,分别形容其在谋略国事上的卓越能力及对时局的深刻理解。
第三句“季汉基还立,强吴势外连”则是通过历史事件来表达诗中人物的恢复与扩张之能。这里的“季汉”可能指的是东汉末年,而“强吴”则可能暗示了三国时期的东吴。通过这样的对比,展现了诗中人物在危难时刻能够稳定国家、强化力量的能力。
“兵从新节制,志复旧山川”表达了诗中人物对于军事和战略的新管理,以及重拾历史疆域的决心。这也暗示着对传统文化与领土的珍视。
“霜肃关中晚,春浮渭上天”通过对季节的描写,勾勒出一种严峻而又恢宏的氛围。这里的“关中”可能指的是陕西一带,而“渭上”则是古代称呼河南洛阳附近的渭水。这两处地点在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它们来表达季节的变化,更深化了诗中人物宏伟的事业和抱负。
“恩威人并附,将相器俱全”则直接赞扬了诗中人物不仅拥有恩德,也能施展威严,其下属将领皆忠心耿耿,而其用人的器度也是完备无缺的。
接着,“丑虏羞巾帼,遗音被管弦”通过对古代民族和音乐的描写,来表达诗中人物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这里的“丑虏”可能是指北方某个少数民族,而“羞巾帼”则表现了他们在面对文明时的谦逊态度。“遗音被管弦”则表达了历史上的音乐声音仍旧通过乐器传唱。
最后,“妖星如不堕,功业管箫前”则是对诗中人物事迹的一种超然评价。这里的“妖星”可能象征着某种灾难或挑战,而“如不堕”表明了诗中人物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功业管箫前”则意味着其成就和事迹都将被记录并流传。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描绘了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形象,其智慧、策略、恢宏的事业抱负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都在诗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