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帆晴日乱江流,顾此茫茫万顷愁。
一夕悲欢真是梦,三年来往亦何求。
山如有意增萧索,风怪无情不石尤。
回首苍烟隐城郭,况堪重上仲宣楼。
片帆晴日乱江流,顾此茫茫万顷愁。
一夕悲欢真是梦,三年来往亦何求。
山如有意增萧索,风怪无情不石尤。
回首苍烟隐城郭,况堪重上仲宣楼。
这首《渡江》诗,由明代诗人沈守正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船渡江时的所见所感,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首句“片帆晴日乱江流”,以“片帆”与“晴日”、“乱江流”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江面的广阔与波涛的汹涌,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纷乱与不安。晴日之下,本应是明亮而宁静的景象,却被“乱江流”打破,预示着接下来情绪的波动。
“顾此茫茫万顷愁”一句,直抒胸臆,将诗人面对浩瀚江面时的忧愁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里的“愁”不仅是指自然景色带来的感官上的触动,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与忧虑。
“一夕悲欢真是梦,三年来往亦何求。”这两句诗,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与时间的漫长与追求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他认为,无论是短暂的一夜间的悲欢离合,还是长时间的漂泊与追寻,都可能只是如同梦境一般虚幻,引人深思。
“山如有意增萧索,风怪无情不石尤。”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山和风以情感,山似乎在有意增加着周围的凄凉氛围,而风则显得无情,不为诗人带来一丝安慰。这里通过自然界的景物来映射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回首苍烟隐城郭,况堪重上仲宣楼。”最后两句,诗人回望过去,城市的轮廓在苍茫的烟雾中若隐若现,不禁让人感叹时光易逝,世事变迁。同时,提到了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的著名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此处借指诗人可能曾登过的某个高楼,现在再回首,心中难免生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两苍崖屹相应对,上面虬龙插崖背。
青铜为柯石为根,上有虫书篆籀破藓痕。
诘屈盘根少态度,深锁穷山烟雨暮。
不愿作材戹万牛,惊世之文那肯露。
人不满百雪满头,一生忧患几许愁。
湛辈去逐翁仲游,此树森森春复秋。
杜陵笔墨光万丈,当时憾不同清赏。
独寄黄花九日诗,云间声作琳琅响。
朝发瑞溪县,夕憩苍梧城。
苍梧有贤牧,寮采悉时英。
宴我南薰楼,宿我嘉鱼亭。
珍肴既重列,美酝仍细倾。
莫夜继秉烛,优巫陈楚声。
酒阑吐肝胆,驩焉若平生。
黾勉服王事,行迈有期程。
赠言无夸解,因之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