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孽火遍烧天,不见兵车只汉川。
若得将军把关要,鸦军不用过山前。
曹州孽火遍烧天,不见兵车只汉川。
若得将军把关要,鸦军不用过山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马之纯的作品,名为《祀马将军竹枝辞(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描绘了一幅战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的画面。
“曹州孽火遍烧天”一句,以极富表现力的笔触,形象地展现了战乱带来的灾难与恐怖。这里的“孽火”,通常指的是战争中因兵戈相见而引发的大火,曹州之名则增添了一种地方特有的历史沉重感。
“不见兵车只汉川”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战事所至之地与其影响范围的广泛。这里的“不见”,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未曾目睹,而是表达一种对战争景象的感慨,暗示着战乱已经蔓延到汉川一带,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无从实现。
接下来的两句“若得将军把关要,鸦军不用过山前”,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英雄将领的期待。这里的“将军”指的是能够掌握战局、稳定边疆的英勇将领,而“把关要”则强调了这种控制与守护之重要。后半句中的“鸦军”,意指敌军或野心勃勃之势力,“不用过山前”则表明只要有了这样的英雄将领,就无需再让战争蔓延至更远的地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战乱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能够守护边疆、抵御外侮的英勇将领的赞美与期待。
王郎买舟千里来相诣,开卷珠玑光照地。
不见竹林狂客阮嗣宗,得见阿咸差足慰。
武昌以东建词坛,吴叟首歃汝捧盘。
齐安赤壁一时快,郢里白雪千秋寒。
三闾沈湘九辨作,古人未解今人乐。
病向维摩乞赠言,不二门中无此药。
愚公自笑昔日愚,日对黄卷声伊吾。
那知愚公今更愚,问着胸中一字无。
贫子自笑昔日贫,但有载籍无金银。
那知贫子今更贫,一丝不挂悲田身。
贫子之贫犹未误,更有愚公堪笑处。
蹒跚两足钝于鸭,便欲高飞向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