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曹侍郎·其四》
《挽曹侍郎·其四》全文
宋 / 方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我昔识平川,初鸣偃室弦。

议题春雨夜,探榜晚秋天。

两柳今安在,枯梅画不传。

向来诗酒地,独立意茫然。

(0)
翻译
我曾经认识那片平坦的原野,初次听到琴声在偃室中回荡。
那时正值春雨之夜,我曾期待科举的榜单在秋夜揭晓。
如今那两株柳树在哪里呢?枯萎的梅花已无法再绘出它的风姿。
往日饮酒作诗之地,如今只剩我独自一人,心中思绪茫然。
注释
我:诗人自己。
昔:从前。
识:认识。
平川:平坦的原野。
初鸣:初次响起。
偃室:古代的一种房屋。
弦:琴弦。
议题:指科举考试。
春雨:春天的雨水。
夜:夜晚。
探榜:查看或期待考试结果的榜单。
晚秋天:秋季的夜晚,寓意考试季节。
两柳:可能指代某处具体的柳树,也可能象征友人。
安在:现在在哪里。
枯梅:枯萎的梅花,可能象征过去的美好事物。
画不传:不再被绘画或流传。
向来:过去常常。
诗酒地:饮酒作诗的地方。
独立:独自站立。
意茫然:心情迷茫,不知所措。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挽曹侍郎(其四)》。诗中通过对昔日风景的回忆和现今变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孤独感的深沉情感。

“我昔识平川,初鸣偃室弦。”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恬静与和谐的生活场景,“我昔识”表明这是过去的记忆,“平川”象征着平和宁静的环境,而“初鸣偃室弦”则是指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空间里,诗人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这里的“偃室”指的是书房或研究室,而“弦”则可能是指琴弦,意味着艺术的开始。

“议题春雨夜,探榜晚秋天。” 这两句中,“议题”可能是在讨论诗歌或者文学作品,“春雨夜”和“晚秋天”都是非常具有意境的时节选择,它们分别象征着生长与收获的季节。这里诗人可能在表达他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以及对知识的追求。

“两柳今安在,枯梅画不传。” 这两句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和消失。“两柳”可能是指诗人熟悉的某个地方的风景,而“今安在”则表明这些景色依旧存在。然而,“枯梅画不传”却显示出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可能是因为时代变迁或者个人记忆的淡忘。

“向来诗酒地,独立意茫然。”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文学盛宴的回忆,以及在现在孤独时光中的迷茫感受。“向来”意味着过去,“诗酒地”则是文学和欢乐聚会的地方。然而“独立”一词突显出诗人的孤独感,而“意茫然”则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方向的迷惑和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朝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方岳

方岳
朝代:宋   字:巨山   号:秋崖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生辰:1199~1262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猜你喜欢

哭凌霄山光上人

身没碧峰里,门人改葬期。

买山寻主远,垒塔化人迟。

鬼火穿空院,秋萤入素帷。

黄昏溪路上,闻哭竺乾师。

(0)

送李明府归别业

寄家丹水边,归去种春田。

白发无知己,空山又一年。

鹿裘长酒气,茅屋有茶烟。

亦拟辞人世,何溪有瀑泉。

(0)

出塞·其一

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

山川引行阵,蕃汉列旌旗。

转战疲兵少,孤城外救迟。

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0)

寄周恽

家在荒陂长似秋,蓼花芹叶水虫幽。

去年相伴寻山客,明月今宵何处游。

(0)

与英才言聚赋得升天行

驭风过阆苑,控鹤下瀛洲。

欲采三芝秀,先从千仞游。

驾凤吟虚管,乘槎泛浅流。

颓龄一已驻,方验大椿秋。

(0)

与崔渥冥会杂诗·其八

目断魂销正惘然,九疑山际路漫漫。

何人知得心中恨,空有湘江竹万竿。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