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识平川,初鸣偃室弦。
议题春雨夜,探榜晚秋天。
两柳今安在,枯梅画不传。
向来诗酒地,独立意茫然。
我昔识平川,初鸣偃室弦。
议题春雨夜,探榜晚秋天。
两柳今安在,枯梅画不传。
向来诗酒地,独立意茫然。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挽曹侍郎(其四)》。诗中通过对昔日风景的回忆和现今变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孤独感的深沉情感。
“我昔识平川,初鸣偃室弦。”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恬静与和谐的生活场景,“我昔识”表明这是过去的记忆,“平川”象征着平和宁静的环境,而“初鸣偃室弦”则是指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空间里,诗人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这里的“偃室”指的是书房或研究室,而“弦”则可能是指琴弦,意味着艺术的开始。
“议题春雨夜,探榜晚秋天。” 这两句中,“议题”可能是在讨论诗歌或者文学作品,“春雨夜”和“晚秋天”都是非常具有意境的时节选择,它们分别象征着生长与收获的季节。这里诗人可能在表达他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以及对知识的追求。
“两柳今安在,枯梅画不传。” 这两句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和消失。“两柳”可能是指诗人熟悉的某个地方的风景,而“今安在”则表明这些景色依旧存在。然而,“枯梅画不传”却显示出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可能是因为时代变迁或者个人记忆的淡忘。
“向来诗酒地,独立意茫然。”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文学盛宴的回忆,以及在现在孤独时光中的迷茫感受。“向来”意味着过去,“诗酒地”则是文学和欢乐聚会的地方。然而“独立”一词突显出诗人的孤独感,而“意茫然”则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方向的迷惑和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朝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
身没碧峰里,门人改葬期。
买山寻主远,垒塔化人迟。
鬼火穿空院,秋萤入素帷。
黄昏溪路上,闻哭竺乾师。
寄家丹水边,归去种春田。
白发无知己,空山又一年。
鹿裘长酒气,茅屋有茶烟。
亦拟辞人世,何溪有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