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山水窟,平生涉其粗。
距城五十里,岩壑难具模。
崔嵬通上界,突兀动地枢。
泉石自撞击,钧天恐难如。
或若轰雷霆,或若唾珠玑。
飞瀑自天下,循涯作清渠。
云是鬼神力,巧凿三丈馀。
羽觞激如飞,聊助文字娱。
崇山回环合,有洞容入居。
觌面卓文笔,仰天真可书。
幽花与脩竹,掩映释氏庐。
同游皆胜士,适值暮春初。
山阴未足数,直想风舞雩。
岂无休沐日,复洗红尘裾。
延平山水窟,平生涉其粗。
距城五十里,岩壑难具模。
崔嵬通上界,突兀动地枢。
泉石自撞击,钧天恐难如。
或若轰雷霆,或若唾珠玑。
飞瀑自天下,循涯作清渠。
云是鬼神力,巧凿三丈馀。
羽觞激如飞,聊助文字娱。
崇山回环合,有洞容入居。
觌面卓文笔,仰天真可书。
幽花与脩竹,掩映释氏庐。
同游皆胜士,适值暮春初。
山阴未足数,直想风舞雩。
岂无休沐日,复洗红尘裾。
这首宋诗描绘了延平山水中的一个奇妙洞穴——脩禊洞,诗人陈宓在上巳节游览时所作。他赞叹洞穴的壮丽,崔嵬的山势仿佛直通天界,瀑布从天而降,如同飞流直下三千尺,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诗人还提到了羽觞飞溅,增添了游玩的乐趣。洞内环境清幽,有如仙境,佛庐隐于花竹之间,同行的都是才子雅士,正值暮春之初,景色宜人。诗人表达了对山阴美景的向往,以及想要远离尘世喧嚣的愿望。虽然平日忙碌,但仍期待有休假之时,能再次洗涤心灵。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厥初游太学,相与极周旋。
含采共朝暮,知言同古先。
孟阳题剑阁,子云献甘泉。
斯须旷千里,婉娩将十年。
今来艳阳月,好鸟鸣翩翩。
同声既求友,不肖亦怀贤。
引领迟芳信,果枉瑶华篇。
成颂非其德,高文徒自妍。
声尘邈超越,比兴起孤绝。
始信郢中人,乃能歌白雪。
跂予北堂夜,摇笔酬明哲。
绿竹动清风,层轩静华月。
想像南山下,恬然谢朝列。
犹恐鶗鴂鸣,坐看芳草歇。
邀以青松色,同之白华洁。
永愿登龙门,相将持此节。
主家隐溪口,微路入花源。
数日朝青阁,彩云犹在门。
双楼夹一殿,玉女侍玄元。
扶橑尽蟠木,步櫩多画翻。
新松引天籁,小柏绕山樊。
坐弄竹阴远,行随溪水喧。
石池辨春色,林兽知人言。
未逐凤皇去,真宫在此原。
一朵千英绽晓枝,綵霞堪与别为期。
移根若在芙蓉苑,岂向当年有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