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乘赞十首·其三》
《大乘赞十首·其三》全文
南北朝 / 宝志   形式: 六言诗  押[翰]韵

法性本来常寂,荡荡无有边畔。

安心取舍之閒,被他二境回换。

敛容入定坐禅,摄境安心觉观。

机关木人修道,何时得达彼岸?

诸法本空无著,境似浮云会散。

忽悟本性元空,恰似热病得汗。

无智人前莫说,打你色身星散。

(0)
鉴赏

这首诗《大乘赞十首(其三)》由南北朝时期的宝志所作,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佛教中关于心性、修行与解脱的主题。

首先,诗中提到“法性本来常寂”,强调了佛法的本质在于内心的宁静与空性。接着,“荡荡无有边畔”描绘了这种寂静状态的广阔无垠,暗示着超越了世俗的界限,达到了一种超脱的状态。

“安心取舍之閒,被他二境回换”则揭示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在取舍之间摇摆不定,被外界的诱惑与束缚所影响。这反映了修行过程中对内心世界的挑战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敛容入定坐禅,摄境安心觉观”表达了通过冥想与专注,人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绪,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清晰。这里强调了禅定作为修行方法的作用,以及它对于心灵净化与觉醒的价值。

“机关木人修道,何时得达彼岸?”通过类比,将修行者比作行走在修行路上的木偶,暗示了修行之路的漫长与艰难,以及最终达到解脱彼岸的可能性。

“诸法本空无著,境似浮云会散”进一步阐述了佛教中的空性观念,即世间万物皆是虚幻不实的,如同变幻不定的云彩。这提醒人们不要被外在的物质世界所迷惑,而应追求内在的真理与永恒。

“忽悟本性元空,恰似热病得汗”形象地描述了顿悟的过程,如同热病患者出汗后感到轻松一样,当人们突然领悟到本性的空性时,心灵得到了释放与解脱。

最后,“无智人前莫说,打你色身星散”告诫那些尚未真正理解佛法智慧的人,不要轻易谈论或误导他人,以免造成误解或伤害。同时,也暗示了修行的最终目标——超越物质与身体的束缚,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综上所述,《大乘赞十首(其三)》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比喻与象征,深刻探讨了佛教的核心教义,包括空性、禅定、解脱以及智慧的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启示之旅。

作者介绍

宝志
朝代:南北朝

猜你喜欢

和杜牧之齐山登高

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烦弦对落晖。

红叶树深山径断,碧云江静浦帆稀。

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

流落正怜芳意在,砧声徒促授寒衣。

(0)

滕王阁

昔人登览处,遗阁大江隅。

叠浪有时有,闲云无日无。

早凉先燕去,返照后帆孤。

未得营归计,菱歌满旧湖。

(0)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

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

课最力已陈,赏延恩复博。

垂衣深共理,改瑟其咸若。

首路回竹符,分镳扬木铎。

戎程有攸往,诏饯无淹泊。

昭晰动天文,殷勤在人瘼。

持久望兹念,克终期所托。

行矣当自强,春耕庶秋获。

(0)

江行见鸬鹚

江畔鸬鹚鸟,迎霜处处飞。

北看疑是雁,南客更思归。

岭上行人绝,关中音信稀。

故园今夜里,应为捣寒衣。

(0)

溪边

溪边花满枝,百鸟带香飞。

下有一白鹭,日斜翘石矶。

(0)

酬杜补阙初春雨中舟次横江喜裴郎中相迎见寄

江馆维舟为庾公,暖波微渌雨濛濛。

红桥迤逦春岩下,朱旆联翩晓树中。

柳滴圆波生细浪,梅含香艳吐轻风。

郢歌莫问青山吏,鱼在深池鸟在笼。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